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各县士绅列名劝进,某太史受袁氏金为江阴县代表。颖甫于某,论亲则姻叔,论谊则业师,闻之突诣某所,诘之曰:“叔竟受袁氏之贿,而作此无耻之事耶?我江阴人之颜面,为汝剥尽矣!”
某大惊,急曰:“无此事,无此事。”后曹颖甫受武进孟河巢梧仲之邀,被聘为西席,为其子传授学业,先后历时约4年。
四、讲经授徒,著述发微
1919年冬,曹颖甫51岁来到上海行医。初不甚知名,医务亦较清淡,应诊病人多是劳动群众,诊费收得很低,有时不但免费反而施以医药。其处方,常常是一二帖,用药少而精,疗效则多为“覆杯而愈”、“一剂知,二剂愈”。久而声名鹊起,有“曹一帖”之誉,“贫病者咸感赖之”。
诊余也卖字画以资家用,为此书画家吴昌硕写了一幅字“曹颖甫卖诗行医”以褒奖之。
1920年曹颖甫受丁甘仁之邀,在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任教,不久又接替郑传笈出任教务长一职,前后长达数年。该校第一任校长是谢利恒,早期任教老师有曹颖甫、丁福保、陆渊雷、祝味菊等人。
教学之余在同仁辅元堂坐诊,每年端午至中秋节例有施医给药。曹颖甫主讲《伤寒论》、《金匮要略》和国文课。“其授课也,携水烟筒纸煤一把,且吸且讲。以《伤寒》、《金匮》深文奥义,抉择隐微,启迪后进,学者亲炙其绪余,咸心悦诚服,而忘其举动之离奇矣。”
课后学生们还常到寓所拜访曹师,提问解惑、讨论发明。有时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曹师往往会舍医谈诗,降温后再继续讨论,谈兴浓时甚至通宵达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