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虎所著《张弼士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始末》一文写道,张弼士早年在印尼巴达维亚时,有一天,与一叫拉辖的荷兰友人到法国领事馆做客,主人以葡萄酒款待,并炫耀此酒如何贵重难得。在微醺中,这位主人随口透露,中国的烟台产的葡萄也可酿出此美酒。
获知如此内幕的原因,则是此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随法军侵入烟台、天津,曾采集过当地葡萄酿酒品饮。
1892年,张弼士怀着“实业兴邦”的梦想,在山东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
如今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甬道铭文中,1892年记载着当年四件大事,其中之一,便是“华侨张弼士在山东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张弼士以及张裕酿酒公司成为民族工业史上的旗帜。
三年后,张弼士禀请盛宣怀转呈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部堂王文韶,奏准开办张裕酿酒公司,专利15年,免税3年。其中这位时任登莱青兵备道道台的盛宣怀,对张弼士可谓知无不言、事无不尽,大开便宜之门。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开启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的先锋来说,酿出这一杯酒依然不容易。
“中国人的第一瓶葡萄酒跨越了两个朝代,耗死一位酿酒师,累死一位总经理”,有作者在回顾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发展历程的文章中写道。
投资买地之初,张弼士便开始物色能够撑起300万两白银投资的酿酒师。1893年,张弼士经人介绍结识了一位英籍酿酒师。
出师不利,这位高水平、有名气的酿酒师,在欣然应允并带上设备准备实地考察的路上,牙疼发作。上海看病遇到庸医,拔牙时引发感染,还没来得及抵达山东,这位酿酒师便在路上不治身亡。
酒厂不能没有酿酒师,就像牙医诊所不能没有专业牙医。第二年,张弼士经其德国医生推荐,认识了一位荷兰籍酿酒师。
这位酿酒师确是科班出身,但似乎是除了酿酒什么都会。当年成品送到新加坡请专家鉴定,结果令人哭笑不得,烟台的气候条件确实可以酿酒,但这批次酒的品质却令人难过,酿造用的葡萄不仅摘得有点早,发酵也不彻底。
得知被骗的张弼士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寻找下一位。
这次,他用上了中国的土办法——刨根问底,“祖上须是酿酒师”。没多久,出身奥地利酿酒世家的巴保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