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日和训练基地,首次将镜头对准军演背后的“英雄保障团”——

辽宁舰上,聆听现任舰长刘喆讲述辽宁舰的战斗力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生成——

东风快递,使命必达!探访我国第一支洲际战略导弹部队“东风第一旅”的营地——

新闻的形式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其实是比较难的。《寻踪英雄路》用讲故事的方法,或浅入深出,或深入浅出。每篇报道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容量里,紧紧围绕“英雄”的核心,包括英雄的将士、英雄的连队、英雄的事迹,从一而终地突出核心主题。每集都有精彩的亮点和动人的细节,既不零散也不冗长,符合新闻特性,同时也利于网络传播。

二新闻主播首度深入英雄部队直面强军风采

用人物故事拉近受众与历史事件的时空距离,用主播体验拉近受众与现代军队的空间距离。《寻踪英雄路》系列报道属一部题材宏大的重磅制作,却出自一个“85后”的摄制团队。对于长达90年的建军史,绝大多数成员都算不上熟稔,但从接到任务开始,他们翻阅海量资料,联系军事领域权威专家,召开学习研讨,拟写拍摄脚本。每一个拍摄文案都字斟句酌,反复核校。

当系列报道最终完成之后,这群年轻的电视人始料未及的发现自己内心经受了一场深刻的洗礼和震撼。特别是担任外景记者的新闻主播们此次深入到多支海、陆、空、火箭军的精锐之师之中,实地见证了官兵们如何将“忠诚、血性、苦干、顽强、奉献”的英雄品质融入实战训练之中。

新闻主播邬晔纬亲身体验海军陆战队员的体能训练,深入372潜艇内部采访,挖掘遇险180秒自救细节——

新闻主播孙扬在海军“功勋训练舰”郑和舰上采访,听郑和舰政委讲述明星舰的“和谐使命”——

新闻记者关文平采访94岁的冀东大暴动亲历者赵秋云,进入某洲际导弹旅野外合成营进行报道——

新闻记者李小兵采访陆航飞行员,听其讲述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经历——

三大胆尝试在新闻题材中应用虚拟植入等特效技术

尽管每集只有3-5分钟,但这并不妨碍《寻踪英雄路》朝着精品化方向前进。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艾冬云说,前沿技术在片子里得到大量应用。这些技术改变了过去新闻报道中枯燥的数据解读和相对抽象的环境介绍,填补了现实环境中历史遗迹的缺失。

《寻踪英雄路》系列报道的大部分镜头是用“5D”拍摄完成的,不仅方便于一线部队拍摄中的便携操作,更主要是加大了色彩的饱和度和景深等常规新闻摄像器材所无法达到的画面效果。全系列总共拍摄了近千小时的素材,片比远远超出常规新闻报道的比例。这也促成了最后电影般的视觉效果。

该片在拍摄中还多次运用小飞行器和移动轨道进行拍摄,丰富镜头角度,同时首次尝试户外虚拟植入等特效技术,填补现实环境中历史遗迹的缺失。

例如,摄制组寻访昔日百团大战的战场遗址时,通过AR现实增强和后期追踪技术,还原了日军当年在娘子关上构筑的碉堡工事,我军的作战路线,将曾经的烽火硝烟,直观展示与观众眼前。

在新闻中大胆尝试虚拟植入特效手段在北京电视台尚属首次,这相对改变了过去新闻报道中枯燥的数据解读和相对抽象的环境介绍。对于还原实战环境,展现武器装备,充实新闻信息、增强视觉冲击力效果明显。

四通过缜密权威的审核流程确保所有内容的准确呈现

《寻踪英雄路》从策划之初,就邀请到海陆空各军种大校级别以上的权威专家组成强大的专家论证和策划团队,包括空军装备专家宋心之、海军军事专家曹卫东、陆军军事专家房兵、军史专家刘波等在内的十余位专家顾问们对每一个选题、每一位采访对象、以及每一个报道方向给予了认真指导和评估。

而最终完成的每篇报道都经历了从一线部队宣传部到各军兵种最高指挥官,再到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的层层把关,系列报道最终的权威呈现正是通过每一步严肃的创作态度和缜密的审核制度予以保证的。

《寻踪英雄路》,一部出自年轻群体的倾力之作、创新之作,表现的是一段长达90年的由‘同龄人’创造的光辉岁月,他们所呈现的严肃主题更能被同龄人所接纳和理解,他们所期望收获的重要收视人群也正是年轻受众。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朱日和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朱日和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
澳超联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