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林 本科,公共卫生专业主任医师
专业领域:中毒与职业病防治、卫生毒理实验及应用工作
主要学习经历:
1979.9-1984.6 广东医药学院 卫生系 学士
主要工作经历:
1984.7-1986.11 广州卫生检疫所 检疫医师
1986.12-1995.9 广东省卫生厅卫生防疫处 科员、副科长、科长
1995.10-2001.11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副院长
2001.12-2015.3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院长
2015.3-2020.6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党委书记、 院长
2020.6至今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党委书记
主要社会任职:
中国健康教育与促进协会疾控分会 副主任委员
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卫生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中毒组 2011-201副组长
主要科研成果:
1. 主持《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防治系列研究》,获广东省人民政府2018年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主持《慢性职业性正己烷中毒防治研究》,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 主持《广东化学中毒突发事故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11年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
4.主持《广东化学中毒突发事故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系统》,获2009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5.《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慢性正己烷中毒所致周围神经病效果分析》200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中国科学期刊优秀论文奖一等奖。
工作经验:
从事中毒与职业病防治、卫生毒理实验及应用工作30多年,为《中化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制度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主持研制及参与制定多项职业病防治规范和标准。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十二五”重大支撑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行业公益项目、卫生行业科研专项课题、卫生部重大项目、广东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中日国际合作项目、中美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大公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多项。在SCI及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获得多项省级、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作为第一负责人的“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防治系列研究”项目获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慢性职业性正己烷中毒防治研究”项目获2013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化学中毒突发事故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项目获2011年第五届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广东化学中毒突发事故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系统”项目获2009年度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在全省职业病防治领域,作为团队负责人,充分激发组织活力,提升总体效能,整合优势专科力量、组建创新专业队伍,针对职业卫生新问题,不断探索解决办法,奠定了全国领先、国际先进的专业技术地位。
注重专科学科发展,带领省职业病专业团队,创建了国家职业病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化学中毒与核辐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应急技术研究中心等,职业病专科体系初具规模;注重专业队伍建设,主抓中青年专业人才培养,亲自担任学科带头人,着力组建了一支“团结、敬业、务实、创新”的职业病防治团队,职业病防治专业人才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注重工作方式创新,建立了“现场、临床、实验室、管理”一体化模式,在全国职业卫生机构中发挥示范作用,得到全国同行的认可,是全国同行中取得职业卫生评价、化学品毒性鉴定、农药毒性鉴定等甲(A)级资质最多的单位。
在妇幼健康领域,与中心团队一起,确立长远发展目标,综合规划专科、院区发展,大力提升科研实力,加强妇幼体系网络建设,通过激发全省妇幼系统综合潜力优势,巩固省级妇幼行业指导龙头作用。
强化科研促进作用,积极将职业医学与生殖健康进行有机结合,带领省妇幼保健院团队,联合多家机构共同组建科研团队、研发小组。综合国内外顶尖科研实力,积极与国家疾控中心、美国、日本、澳洲、泰国等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交流合作。促进新技术推广应用,促进地贫检测液相芯片推广应用,芯片转化成果效益达1269万元。强化自身能力建设,加强医院学科和专科建设,创新工作机制。探索院区管理与亚专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促进儿科各亚专科发展;加大装备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技术条件和研发平台;筹建影像会诊、病理会诊、孕产妇救治、儿童中毒急救等中心和远程会诊网络。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创新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模式。提升省级妇幼保健优质服务资源的便利性、可及性。
强化行业指导作用,注重全省妇幼体系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不断巩固技术指导中心地位,与基层妇幼保健院共建医疗联合体医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联动发展”的合作形式。落实分级诊疗政策,实施双向转诊,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罕见病诊治等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