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沈秀华等【12】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营养学高等教育做了深入分析,西方的营养专业名称主流是营养学、营养科学、饮食营养、营养专业广泛分布在医学院、预防医学院、农学院、体育学院、生态学院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营养师:毕业后,拿到理学士学位,还须经过1年的实践才能考注册营养师,他们可以做临床营养师、公共营养师(社区营养科普、政府管理、餐饮管理、公共卫生、健康教育等);培养研究型人才的营养科学:毕业后可以做营养学家、产品研发、教师或继续深造。基本课程略有差异:基础医学(化学、生物、生物化学、生理)、专业营养(基础营养、公共营养、人群营养、临床营养)、食品(食品科学、食品餐饮服务与管理)、营养研究等。
4 临床营养专业人才需求与探讨
2010年9月1日起实施的《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医院应当加强临床营养工作,有条件的应当建立临床营养科室。2011年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中,要求医院必须设置营养科,并对规模、专业人员工作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规定;不仅需要对住院患者开展营养筛查、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等服务,还要求对住院患者提供膳食指导及营养配餐等服务;经治医生和责任护士需要根据出院患者的病情提供营养指导,对危重患者要求营养监控。2012年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也对营养工作提出相应标准。
根据《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临床营养专业人员与床位比不得少于1∶200,全国三级综合医院至少需要营养专业人员1万名以上。按照欧美及日本营养专业人员与床位比在1∶60~1∶120之间,根据2015年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700万计算,则仅医院临床营养专业人员就需要11万~35万人。加之其他卫生系统、高校、企业、团体对专业营养师的需求,营养专业人员实质缺口远大于此。由于我国高等临床营养人才培养的坎坷历程,导致从事医院临床营养人员中非临床营养毕业生人数偏高,专业人才明显缺乏,目前我国临床营养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远不能满足医疗系统、卫生系统、高校和企业对临床营养人才的需求【13-14】。
营养支持疗法是20世纪医学的重要成就【15】,依据不同疾病的代谢特征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医学营养,不仅增强了支持疗法的基本体质,而且为组织修复提供科学的营养底物,以至于提高预后的生存质量,临床营养都起到了提高医疗效率,降低医疗费用的显著作用,这已被国内外循证医学所验证【1-2】,是现代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营养是“大健康”理念的重要环节,政府与高校应该在这一新兴的健康产业扮演好角色,构建规范的临床营养体系:一方面培养具有临床营养专业素养及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提高医学生及医务人员营养支持疗法意识;另一方面为临床营养专业人才搭建工作舞台,确保职业发展。
4.1 临床营养人才的培养
4.1.1 增加临床营养本科专业:随着医院等级评审对营养科设置的强制要求,以及市场需求的急剧扩张,对临床营养师的数量和还是专业性要求都在迅速提高,建议在临床医学大类下设置临床营养专业(5年、授医学学士),专业课可参照医学营养专业(本科、5年、授医学学士)的课程,加强临床营养实践。在部分医学院校招生,主要培养研究型、教学型,能连接临床的管理营养医师,有处方权,统筹协调临床患者的肠内、肠外营养方案,开展营养门诊、会诊、营养支持疗法等临床营养医疗服务。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并重,提高学生实操能力【16】。继承发扬老协和营养部联合培养的传统,可由医学院营养教研室与医院营养科分别负责完成学历教育和后期临床实习并获得临床营养师资格(双证制,即本科学历证书与营养师职业资格证),培养具有营养专业素养及技能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同时高校可与医疗机构、与政府单位、与营养企业之间加强就业联系,培养或定向培养实用新型人才。
4.1.2 普及临床营养教育:应该在临床医学的专业课程中增加临床营养学相关内容,让医学生了解并掌握营养支持疗法这一现代医疗手段;对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普及临床营养教育,增加专业的临床营养服务,丰富治疗手段,管好患者营养,提高医疗效率。
4.2 搭建临床营养工作舞台
4.2.1 医疗机构临床营养科建设设想:按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医疗模式,一般都是医疗为主体,护理、医技(营养、检验、药剂、放射等)协同。建议未来临床营养的格局是:营养医师,来源于医师的转岗培训或医学院临床营养专业毕业的医学学士、硕士、博士或经营养医师资格考试合格的临床医师兼任,做管理营养师,牵头临床营养科研,承担教学任务,有肠内外营养药品处方权,出营养门诊,协调统筹临床肠内、肠外营养药品、特医食品的使用,参加临床营养会诊,营养查房;营养技师,经注册营养师资格考试合格者,参与临床会诊,出营养门诊(咨询),做营养风险筛查、营养处置(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治疗饮食设计)、营养科普(对临床医护)、病患教育等。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