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丁巍伟
职称:研究员
邮件:wwding@sio.org.cn
通讯地址:杭州西湖区保俶北路36号
专业:构造地质学
研究方向:
海底演化与动力过程
个人简介:
丁巍伟,男,1977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2010入选浙江省石油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地质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德国联邦地球科学与资源研究所(BGR)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工作。2011年获原国家海洋局首届“海洋系统先进科技青年”荣誉称号,2012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2020年入选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研究方向为大陆边缘动力学及海底演化与动力过程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海洋局极地调查专项和海气专项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包括《E.P.S.L》、《JGR-Solid Earth》《Tectonophysics》、《Marine Geology》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近5年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EI论文23篇,SCI引用1300余次。多次在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担任国际期刊审稿人,并作为Guest Editor主编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2016)、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8)、Earth-Sciences Review (2020)专辑。学术任职包括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站位评审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Mar.Geophysical Res.》编委、中国海洋学会理事、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副主席等。
1998年在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获学士学位;
2003年获得构造地质学博士学位;
2003-2005年进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后流动站;
现在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2005年获得副研究员任职资格,2011年获得研究员任职资格。
承担项目:
1. 《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00万元,2021-2025,主持;
2. 《南海南部礼乐滩区新生代碳酸盐台地的发育过程及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6066),76万元,2014.1-2017,主持;
3. 《2013-2014年度南极周边海域与大陆资源潜力综合评估》,极地调查专项(CHINARE2013-04-02),58万,2012.1-2014.12,主持;
4. 《2012-2014年度南极周边海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与评估》,极地调查专项(CHINARE2013-01-07),135万,2012.1-2014.12,主持;
5.《南海西南次海盆COT区的构造变形与沉积响应》,国家海洋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4165-10),47万,2012-2015,主持;
6. 《南海西南次海盆中脊3D地震成像及其构造演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028006),450万,2011-2014,项目骨干;
7. 《南海珠江口外海底峡谷构造地貌、沉积特征及形成演化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6023),21万,2009.1-2011.12;主持;
8. 《南海新生代大陆边缘张裂和海盆扩张的地质模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课题(2007CB41170403),83万,2007-2012;主持;
9. 《南海西北次海盆新生代形成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研究》,国家海洋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1404-10),45万,2007-2009;主持;
科研成果:
自2005年进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大陆边缘动力学的研究,研究区域主要集中在南海,包括(1)应用地球物理数据(多道地震、重、磁、钻井等)研究南海陆缘大陆裂离-海底扩张过程中的变形结构和应变分布,地震反射特征的研究及层序界面的识别,建立地层格架,探索沉积特征、过程及物源响应,对盆地的时空演化进行重建;(2)利用多种地球物理学方法,包括物理模拟、重磁数据反演、反射/折射地震数据速度结构、沉降史反演等,对岩石圈结构、裂离方式以及构造沉降等进行研究;(3)利用多波束海底测试数据、多道地震、浅层剖面以及岩芯/柱状样数据对构造地貌(包括海底峡谷、冲沟、海底扇体、沉积物波等)的研究,分析其形成的控制因素以及形成过程。
工作至今主持并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在内的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的基金项目,并在《Tectonophysics》、《Journal of Petroleum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