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林毅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解读世界经济发展》一书,集林毅夫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十年来,与其同仁关于世界经济发展研究之大成。4月18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将做客朵云书院·旗舰店,与读者分享《论中国经济》、《解读世界经济发展》。

上海|美食的经典、流变与时尚

时间:4月18日(周日)13:30-15:30

地点:闵行区名都路85号闵行区图书馆8楼2818会议室

林毅夫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

林毅夫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的经济学博士,目前国际经济学界最受瞩目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也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研究中国问题的权威学者之一。2007年11月1日,他应邀在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讲座发表题为《发展与转型:思潮、战略和自生能力》演讲,成为登上这个国际经济学界顶级讲坛的第一位中国学者。

主要著作有:《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充分信息与国有企业改革》、《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等。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

观点摘录:

“就现代经济(工业革命后的经济)而言,技术升级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社会而言都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最重要动力。没有技术的不断变迁,经济必然停滞。”

“一国的要素禀赋是该国产业、技术选择的最重要限制。……对一国的发展而言,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是最重要的经济原则。惟其如此,才能形成竞争优势,落后国家也才能充分利用比较优势。”

“思想、认识、社会思潮,是决定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能否利用后发优势取得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如果一国对落后背后的真正原因(要素禀赋结构)有足够认识,并据此制定政策,就能够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府是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每个国家公民的身份是先天给定、无法选择的,而政府拥有强制力,其政策正确与否决定了该国的制度安排是否有效率。”

“在转型过程中,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如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转型路径,则即使在非常弱的制度框架之下,也有可能取得经济的快速增长。”

——林毅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

曾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


林毅夫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林毅夫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