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魁简介
葛洪魁,男,中共党员, 1963年9月出生于山东德州,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3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1989年硕士毕业于石油大学,2000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97年5月-1998年5月在美国莱斯大学和休斯顿高等研究中心访问学习。曾在石油大学(华东)任教,教授、石油工程学院院长。2003年底调入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任三室主任。兼任石油大学(华东)兼职教授,《石油钻探技术》编委,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部岩石力学委员会委员、高温高压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为实验地球物理、岩石物理学及岩石力学及石油工程。主要包括中尺度地球物理实验、岩石物理及力学特性的实验与模型研究、地震孕育发生的力学机制与前兆、海陆联合地壳结构探测、地球物理资料在石油工程中的应用等。负责完成“八五”国家攻关项目子课题、教育部教改课题、省部级项目等多项课题。主持承担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完成的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二等奖4项、科技信息成果一等奖1项、软件二等奖1项、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软件二等奖1项等奖励。 已培养并毕业硕士研究生8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在读硕士生1人。
葛洪魁,男,1963年9月生,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教授,非常规油气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中石油“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页岩气成藏与岩石力学研究室”副主任。曾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院长,中国地震局“地震观测与地球物理成像”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震探测台阵技术中心主任,国际综合大洋钻探(IODP)科学技术工作组中方代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部岩石力学委员会委员、高温高压委员会委员。获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地震局百千万人才。
研究方向及领域:非常规油气储层岩石力学与岩石物理、储层评价、钻完井与压裂改造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收方向:油气井工程、力学
联系方式:010-89739052;gehongkui@163.com
教育背景:
1983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获钻井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89毕业于石油大学研究生部,获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0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固体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3.7-1986.9 华东石油学院开发系任教
1989.6-2003.1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任教,曾担任教授、博导、石油工程学院院长
2003.11-2012.4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震观测与地球物理成像”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2.4-至今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非常规天然气研究院,教授
1997.5-1998.5美国莱斯大学和休斯顿高等研究中心访问学习
科研成果奖励: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主要参加人);中石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科技信息成果一等奖1项、软件二等奖1项、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软件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委三等奖1项;石油大学科技成果奖10项;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个人荣誉及获奖:
1999年评为山东省高校教学管理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入选“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2006-2008年度中国地震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为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WFSD)先进集体,2003年、2010年和2012年三次被评为研究生优秀指导教师。
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课题):
1. 国家973项目课题,致密储层人工缝网形成与重复压裂改造控制机理(2015CB250903)
2. 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多重耦合下的页岩油气安全优质钻井理论(5149065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大容量气枪震源和密集地震台阵监测区域地下介质变化(41174040)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结构对疏松砂岩弹性波速影响的实验研究(40274056)
5. 863重大专项,随钻地震技术研究
6. 863项目子课题,岩石力学参数与井壁稳定性的随钻评价研究
7. 国家攻关项目,大港低渗块状砂岩水平井钻井技术研究
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主动震源探测及发震断裂的走时变化监测
9. 中国石化集团项目,微-纳米毛管自发渗吸与非常规储层伤害机理
10. 重庆市国土局重大项目子(课题),钻完井技术优化与压裂增产技术
11. 神华集团公司项目,保靖海相页岩气储层渗流机理及压裂增产技术研究
12. 长庆油田项目,盆地东部岩屑砂岩储层水锁伤害机理研究
13. 中国科学院页岩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