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赵倩.吕林海,高等教育中创新型人才培养差异的认识与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1);
47.汪霞.吕林海,打破传统桎梏变革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CSSCI),2008(18);
46.吕林海,课程变革视野下的教师信念及其转变[J],《江苏教育》,2008(6);
45.吕林海.汪霞.崔军,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大学本科教学:现状、问题与思考--基于对江苏省部分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CSSCI),2008(7);
44.吕林海,教师教学信念:教学活动中技术整合的重要影响因素[J],《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8(4);
43.吕林海,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的思想源起与内涵论争[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8(3);
42.吕林海.汪霞,创新型大学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思考:基于知识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的审视[J],《江苏高教》(CSSCI),2008(1);
41.吕林海,大学教学的范型更迭:基于学习观转换的视角[J],《公共管理高层论坛》,2007(5);
40.吕林海,美国“面向全体的数学”教育理念的追求--基于NCTM标准变迁及教育公平达成策略的分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CSSCI),2007(11);
39.吕林海,论基于设计的研究的主旨、特征及案例简析[J],《教育科学》(CSSCI),2007(5);
38.吕林海.高文,走出建构主义思想之惑--从两个方面正确把握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育意蕴[J],《电化教育研究》(CSSCI), 2007(10);
37.吕林海,学习观与大学教学--追寻大学教学改革的学习观根源[J],《大学.研究与评价》(全国中文核心),2007(9);
36.吕林海,促进学生理解的学习:价值、内涵及其教学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7(4);
35.吕林海,教学设计的专家知识及其发展模型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CSSCI),2007(4);
34.吕林海,分层课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差异性教学模型[J],《外国中小学教育》(CSSCI),2007(3);
33.吕林海,意义建构与整体学习:基于脑的学习与教学理论的核心理念及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6(8);
32.吕林海.宁连华,脑研究成果改进学校教学实践的范例--对整合性主题教学模式之评析[J],《外国中小学教育》(CSSCI), 2006(4);
31.吕林海,着眼理解的数学教学设计原则刍议[J],《数学教学通讯》,2005(5);
30.吕林海,错误分析与数学理解:基于心智模型的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CSSCI),2004(11);
29.吕林海,学习与教学:一种基于脑的解读[J],《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2004(6);
28.吕林海,文化视角下数学课程的探析与构建--以“对称”为主题的课程与教学设计及其初期实验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CSSCI),2004(5);
27.吕林海,数学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实施模式初探[J],《数学教育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2);
26.吕林海,关于数学新课标下教科书编写的理论透视与建议[J],《数学通报》(北大中文核心),2004(11);
25.吕林海,数学的距离观及其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数学通讯》(北大中文核心),2001(4);
24.吕林海,着眼学生深层的数学发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估的基本指针[J],《数学教学研究》,2004(7);
23.吕林海,数学抽象的思辩[J],《数学教育学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1(4);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第8期全文转载。
22.吕林海,构建一种新型的数学课程文化[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4(5);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第8期全文转载。
21.吕林海,问题与反思:建构对学习与对称的理解[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4(10);
20.吕林海,数学美的哲学断想[J],《中学数学杂志》(北大中文核心),2004(1);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第7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小学各科教与学》第6期全文转载。
19.吕林海,数学学习中的直觉认知及其教学意义[J],《数学教学通讯》(北大中文核心),2004(7);
18.吕林海,探索中的理解性学习与教学--美国哈佛大学零点计划LTFU项目的引介与思考[J],《教育探索》(北大中文核心),2004(12);
17.吕林海,从理性思维到深层理解:数学教学的实质性关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北大中文核心),2004(12);
16.吕林海,数学理解之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