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王霞,教授,英国皇家学会奖学金获得者,上海市“三八红旗手”)

电纺纤维与环境应用(余灯广,研究员,博导,伦敦大学学院客座教授,威斯敏斯大学、伦敦都市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功能合金及成型技术(刘芳,博士,副教授,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副会长,民盟上海理工大学副主委)

☆高水平师资队伍

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学位

7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

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国家青年****、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百人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市曙光学者等高层次人才15人。中国工程院胡壮麒院士,中国科学院汪尔康院士,中国科学院王中林院士(外籍),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吴鑫华,澳大利亚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美国科学院院士Rodney R. Boyer,美国工程院院士James C. Williams等一批世界著名材料学家任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

☆高水平的实验设备条件

实验室面积5000多平米,建设有材料制备、性能测试、结构表征、表面精细修饰等高水平的专用仪器设备体系,设备总值24500万元,有HRTEM/SEM/XRD/AFM/ROMAN/FTIR/GPC/DMA/TG/DSC等大型仪器设备1000多台(套),还有USST-Zwick共建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USST-PE共建材料组成与化学结构分析实验室、USST-FEI共建材料微结构分析实验室,增材制造国际实验室。

☆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973、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和横向研究课题600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十多项。每年在世界著名材料类学术期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多篇,申请及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7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高导电合金材料、特种石墨材料、纳米碳材料、胶黏剂材料等数十种新材料产业化。

☆ 高度重视与社会的紧密合作

学院是中国新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金属学会热处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工学会碳石墨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上海市新材料协会、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上海市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和上海市聚氨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与宝钢、上海华谊集团、上海汽车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上海商飞等大型企业建立了广泛的校企合作关系。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与美、德、英、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企业和研究院保持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并建立了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关系,为探索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多种类型的交流计划支持学生到海外高校学习和创新活动。

☆大力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创新活动

学院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途径,在不断提高基础教学质量的条件下,强化全英文课程教学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学生工作机制和体制,全面实行学士导师制,实现了在学业指导、创新活动、职业发展、毕业设计、研究生生源培育、就业推荐等方面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全程化的指导。除国家、上海市和学校奖学金外,还与企业合作共建的过程中,设立了Zwick/Roell奖学金及大学生创新基金、PE奖学金及大学生创新基金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60%的学生能获得各级各类奖学金,高年级中70%以上的学生参与到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活动中。

☆良好的就业前景

依托上海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模具行业协会、化工行业协会、钢铁服务业行业协会等,积极培育我院毕业生特有的人才市场,建立振华港机(上海市十大示范基地之一)、德国Zwick、上海金发科技等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学院为每届毕业生举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行业协会就业专场招聘会”,近几年,材料专业毕业生流向领域:汽车制造及零部件企业、家电企业、电子企业、IT企业、航空零件制造企业、轨道交通制造企业;主要从事产品设计与制造、新技术开发、产品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代表企业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汇众、中芯国际、延锋江森、延锋伟世通、中电电气、曼胡默尔等企业。

2010年-2017年连续八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就业率、高质量就业率均居全校第一,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王霞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王霞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