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培俭:

建设专业高效中央银行

本刊记者|李丹

吕培俭在工作

1982年4月,在财政部担任副部长的吕培俭接到通知,国务院酝酿改革人民银行,由其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要调任他担任行长。于是,时年54岁的吕培俭走马上任,成为中国人民银行第六任行长。由于身担人民银行改革重任,吕培俭一上任就备受关注。

吕培俭生于1928年8月,江苏洪泽人。194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担任人民银行行长之前,他一直在财经部门工作。

推动银行体制改革

时间回溯到1983年9月17日,这一天,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从此,一个专业高效的中央银行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个文件不只涉及中央银行,还涉及几家当时的专业银行、保险公司,是对银行机制的全面改革。”多年后,吕培俭回忆说。

为了贯彻国务院的这一决定,在吕培俭的领导下,当时人民银行主要抓好四件事情:一是抽调干部组建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二是将中国银行原来管理国家外汇的机构、人员划出来组建国家外汇管理局;三是成立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开会研究决定银行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四是研究制定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划分信贷资金和相互资金往来的管理和结算办法,解决专业银行随意向人民银行透支问题,为中央银行主要用经济办法管理专业银行创造条件。

在吕培俭的主持下,人民银行体制改革顺利进行,银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信贷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综合平衡得到加强,银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为我国建立现代银行体制奠定了基础。

推动资金管理体制改革

“搞活金融是搞活经济的一个重要条件。”吕培俭提出,要充分认识银行改革的重要性,对改革要有紧迫感和自觉性,要加快改革步伐,促进经济更快地发展。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吕培俭在“搞活”金融方面实行了一些改革。例如为适应生产发展、流通扩大的需要,进一步开放赊销、预付等商业信用试办票据贴现业务;适当放宽固定资产货款审批权,允许各专业银行的业务有一定的交叉;允许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这些改革,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984年1月1日,新的银行体制开始实施。这一年,吕培俭担心的货币投放过多的问题还是发生了。当年上半年货币回笼和七八月份货币投放的情况基本正常,9月、10月两个月货币投放成倍增加,11月、12月两个月货币投放的势头更猛,到年底全年投放的货币比上年增加了1.6倍。

吕培俭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与银行体制改革和企业工资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考虑不周有关。当时,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之间,资金管理基本上是吃“大锅饭”。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银行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人民银行就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

吕培俭的思考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国务院决定从1985年开始实行“统一计划,划分资金,自主经营,相互融通”的资金管理体制,人民银行新建立的管理和控制专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办法开始发挥作用,市场货币流通恢复到正常状态。

1985年3月,吕培俭从人民银行行长调任审计署审计长。1994年4月,已达到部长级干部退休年龄的吕培俭,离开了工作9年的审计长职位,出任国家开发银行监事会主席,继续为我国金融事业付出心血。


吕培俭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吕培俭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