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河文学社创始人邢海珍

█社团介绍

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生的文学创作活动早在上世纪198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有系刊《雏》。1990年成立心灵河文学社,社刊为《心灵河》,1996年社刊更名为《月桥》。2017年,时任绥化学院图书馆馆长、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秘书长的姜超(曾为心灵河文学社成员)牵头将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师生文学创作40年部分作品结集出版,名为《桥上的风景》。下面是姜超为这部作品集写的序言,也是对心灵河文学社成长历程的一个梳理。

▲心灵河文学社师生文学创作40年部分作品选集

心灵河文学社的成长受益于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写作教学团队。40年来经过几代院系领导、写作教师的艰苦努力,写作教学团队在省内外取得了骄人业绩。2005年写作课成为黑龙江省精品课,多次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师生的文学作品与学术成果不断发表。教写作的教师和他们培养出来的写作优秀的学生已被学界谓之为“绥化学院作家群”,引起了文坛或同行的关注。

40年的历史积淀,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及其文学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写作优秀人才,其具有如下优势:

首先,拥有令人艳羡的教师团队。写作教师薪火相传,团队成员素质齐整。新世纪以来,写作教师先后有邢海珍、王立宪、林超然、任雅玲、高方、张爱玲6名教授;邢海珍、王立宪、林超然、张爱玲4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立宪、张爱玲是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邢海珍、张爱玲、林超然、姜超先后4人在中国作协的最高培训机构——被称为文学黄埔校的“鲁迅文学院”深造。

其次,教师带头示范创作成绩显著。邢海珍、王立宪、张爱玲、林超然、任雅玲、姜超、王海峰等专兼职写作教师笔耕不辍,在《人民文学》《诗刊》《当代作家评论》等国内重要报刊频繁露面,出版文艺理论集、散文集、诗集40多部,先后获得黑龙江省文艺奖一等奖、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等重要奖项。绥化学院写作教师是黑龙江省作家队伍构成的中坚力量,历来受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的高度重视。集作家与教师一体化的教师队伍,此种“双师型”的做法对加强写作教学作用很大。教师的“下水文”屡见报章,广受好评,无疑会引发文学社学生学习和赶超的热潮。教师闯荡文坛的经验,会在给学生讲授写作时事半功倍。教者说得活,讲得妙,学生容易接受他们的经验。这无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示范。

▲心灵河文学社指导教师出版的部分文学作品集

再次,写作教师研究写作理论的成果显著。出版专著10余部。自编写作教材《两分写作教程》,出版了教材《生命的文学完成——新概念写作教程》《新概念文学写作论纲》《大学写作教程(文体卷)》,发表写作相关论文40余篇。教师们教写作,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针对写作教学的种种弊端,写作教师们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在写作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的立言能力。我们认为,写作是通向审美能力的修炼之路,非只依赖天赋,亦离不开训练有素的理论指导。写作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之间的“传帮带”,而及时将教学心得诉诸笔端,这绝对是养气之举。纵观教师们的多年努力之路,我们的写作训练正在从“修辞学”“叙事学”逐渐到“创意学”的转变。换言之,这种全方位式的写作训练,实际上是为了培养跨文体思维,唤醒学生灵性,真正让写生的写作“随物赋形”。

▲心灵河文学社指导教师自编的部分写作教材

第四,教师从事文学批评的影响深广。邢海珍、林超然、任雅玲、姜超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文艺理论委员会会员,他们广泛与黑龙江当代作家、诗人保持联系,有系统深入解读作品、指导文学创作的能力。如林超然所说,“文学理论要重返文学”,写作教师的文学批评秉持美学范式的内行路数,与作家们展开的是内行对话,而远离云山雾绕式的外围包装研究。

▲心灵河文学社指导教师出版的部分学术专著

第五,教师能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所谓教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们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爱上写作,讲授灵活,注重课堂点拨,一发现写作苗子,即结合其特点予以专门指导。为使课堂教学有趣有益,教师们竭力让写作教学内化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教,是为了不教”,所有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唤醒学生自身隐藏的写作富矿。当然,这里面还有校正学生思维惯性的艰苦过程,因为他们一写作就要重演应试教育的心理重压,那才真正叫积习难改。我们的写作教师首先帮助学生撞破茧壳,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想象潜能,重铸学生的创造之翼。为此,教师坚持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还引导学生敏于感受巧于表达,让文学生活成为艺术的一部分。教师们勇于创新,开设了“创意写作”“新闻写作”“申论写作”“学术论文写作”“实用文写作”等课程,积极构建多元有效的课程体系。

▲心灵河文学社活动 ▲指导教师任雅玲


邢海珍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邢海珍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