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人物 潘承孝人物简介
Posted 2022-04-12 知
篇首语: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知名人物 潘承孝人物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潘承孝
潘承孝,汽车和内燃机专家,中国内燃机和汽车工程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从事教育60余年,培养出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内燃机专家、学者。主张理工结合,强调基础理论的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走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道路。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潘承孝,字永言,1897年生于江苏省苏州市。父亲潘志憘生于1876年,自幼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学习英语,思想比较先进。1903年东渡日本,受秋瑾的影响,返国参加革命活动。秋瑾被害后,重返日本,抱振兴江苏丝业之志攻读蚕桑科。1908年回国,居天津从事工商实业。
潘承孝的小学和初中在苏州度过。1912年转到北京汇文中学,1915年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1921年以机械系第一名的优秀成绩毕业,被交通部保送官费留学美国 (唐校为交通部所办)。
当时的唐山工业学校是国内外知名的学府,美国大学均承认其学历,毕业生可直接进入研究生院学习。潘承孝认为美国学校不仅是设备条件好,而且有不少课程在国内大学里尚未开设。于是到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rersity)后,不是迳直进入研究生院,而是要求到机械系四年级学习,选修了几门国内尚未开设的专业课程。1923年毕业后,他到著名工厂阿列斯-查尔麦 (Allis-chalmer)做工,汲取工厂实际知识。1924年夏转入威斯康新大学研究生院,以蒸汽动力厂为主题,金相热处理为副题,攻读硕士学位。1925年夏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官费留学三年期满后又延长一年到赫泼汽车厂 (Huppmobile) 做工,以广见识。
1927年2月学成回国。按当时规定,官费留学生回国后应向派出部门报到听候任用。但当时正值军阀混战,北洋政府无暇顾及。潘承孝在等候期间,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邀请他“帮帮忙,担任几节课”。就在这样一个偶然的机遇,使他从此进入了教育界,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
1927年8月去沈阳,先后在冯庸大学、东北大学任教。1931年 “九·一八” 事变后,被迫入关,到北平大学工学院任教,兼机械系主任。主讲内燃机学、汽车学、汽轮机学等课,是我国最早讲授这些课程的教授之一。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奉令集中西安,成立西北临时大学,不久南迁陕西城固。1938年临时大学解散。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工学院和迁往抗日后方的焦作工学院、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在城固成立国立西北工学院。当时该院是抗战后方实力雄厚、设置工科专业最多的一所高等学府。从1938年西北工学院成立起,潘承孝先后担任机械系主任、教务主任,1944年1月任院长。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为迁校、建设新校经费奔走于西安、南京之间,最后在咸阳找到新校址开了课。潘承孝在西北的10年中,工作繁重,心力交瘁,贫血严重,于1948年秋辞去院长职务,回天津居家养病,就近接受北洋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教授之聘。1951年全国院系调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成立天津大学,潘承孝担任教务长,创办了天津大学的内燃机专业和实验室; 并积极向天津市建议与天津大学合办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开展内燃机的科研工作。
1958年春河北省恢复河北工学院,任命潘承孝为院长,发挥了他多年的办学经验,为新的工学院制定了切合河北省需要的系和专业的发展规划,其中也有内燃机专业。经30年的努力,领导的重视,这所工学院已是省的重点院校之一。1983年11月,潘承孝87岁,经中央批准他为名誉院长。
潘承孝为我国的高等工业教育事业奋斗了60余年,培养了大批机械工程英才,真是桃李满天下。如今已逾耄耋之年,仍在兢兢业业地一心扑在事业上,恪尽职守。
潘承孝不仅是一位专家学者,由于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又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忠诚的参政者。历任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一届代表,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至第七届代表和第五届、第六届常委、副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届至第六届代表,天津市和河北省政协第二届和第三届委员,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自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后,历任民进天津市委第一届和第二届副主委、第三届主委,民进河北省委主委、顾问、名誉主委,民进中央委员、常委和参议委员会副主任; 他还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内燃机学会顾问,中国汽车学会名誉理事长,河北省和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汽车、内燃机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在20年代,当汽车、内燃机还是新的学科时,潘承孝就远涉重洋到美国学习掌握这门学科。回国后,在30年代,我国工科大学开设这两门课程者还是屈指可数,潘承孝是最早讲授这两门课程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