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教授

彭佳,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博士,兼任文化传播符号学会副秘书长、语言与符号学会常务理事、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符号学、艺术传播符号学。已出版专著3部,译著3部(《民族符号学:文化研究的方法》《打开边界的符号学:穿越符号开放网络的路径》《生命符号学:塔尔图的进路》),在《哲学与文化》《南京社会科学》《中国比较文学》等A&Hci期刊、CS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大社科子课题4项。所授课程:传播符号学、传播修辞学、媒介文化研究、传播学概论、英文学术工作坊、英美文学、跨文化研究等。

· 部分学术专著

《中华民族共同体与民族符号学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

《生态与修辞:符号意义论》,暨南大学出版社,2020年

《新塔尔图符号学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16年

· 近期论文

中国当代文学走进拉美的路径——以拉美文学在中国的传播经验为借鉴. 今古文创, 2021(46)

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划定原则及类型特点. 民族学刊, 2021(07)

指示性与民族记忆: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中的符号建构. 民族学刊, 2021(01)

传播符号学: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1)

指示性重临:从影像的“曾在”到数字的“此在”. 文艺理论研究, 2020(06)

转喻作为自然修辞的基本符号机制:从语言媒介到视觉媒介.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民族自生系统论:符号学视域下的多民族文化认同体. 民族学刊, 2020(03)

《林泉高致》符号现象学模式新探.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指示性范畴论:以生物符号学为起点.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论隐喻——转喻的双重机制:符号学透视[J]. 彭佳,汤黎. 中国比较文学. 2018(03)

试论《文心雕龙》的物感符号过程——以符号现象学观之.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01)

论风格与情感、修辞之关系:一个皮尔斯解释项三分路径. 学术界, 2018(01)

文化对自然的模塑:一个生态符号学模式的提出. 哲学与文化(A&Hci), 2015(8)


彭佳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彭佳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