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之后,Jack顺利加入了通用电气塑胶事业部。
他最初是在GE的一个分厂工作的,一个小的团队研究一种塑料,他很快成为了负责人。
后来,接到一项任务,建造一个制造PPO(一种化工材料)的示范场地和工厂,韦尔奇费尽心血,一年后建起了工厂,得到很高的评价,但是公司只按照标准给他加了 1 000美元。这让他非常失望,因为无论表现好坏,所有人都得到了同样的加薪。
他厌恨这家公司僵化的体制,准备辞职转投他处。据《自传》描述,部门负责人鲁本·古托夫听到后非常震惊,足足花了四个小时劝说韦尔奇留下,并答应给他加更多的工资(后来多涨了 2 000美元)。
在工厂里时,工作的地点离家也比较近,员工之间的关系也比较亲近,以至于后来他一度不愿意离开那里到总部工作。在这样一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他自由的施展自己,自由的灵魂下实现了自身的成长。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
由于韦尔奇的研发取得进展,业绩优异,因此很快在调到总部,并崭露头角。
他在《自传》中提到,当领导问你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其实往往是有答案的,如果你只是给出答案可能很难出彩,要做的是多一步,是要超出领导的期望,无论是在细节处理还是在思路拓展上,这一点做到其实不容易。
而当面临最终的董事长接班人的角逐的时候,他很积极地去争取,甚至当董事长考察他,让他回答在假设老董事长和他都在一次飞机失事后丧生,该谁来接任董事长的位置,他都不愿意回答,隐含的意思是董事长的位置只能够由他来接任。这是怎样的一种自信。
最终,Jack成功了,他以年龄最小的候选人身份当上了CEO。
大刀阔斧行改革
1981年4月,年仅45岁的韦尔奇成为公司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CEO,可谓春风得意。
但此时,成立于1892年的通用电气已经“89岁高龄”,像个老头子一样步履蹒跚,机构臃肿,拥有40.4万名员工,还有2.5万名管理者,其中130多名管理人员拥有副总裁或更高头衔,从韦尔奇到工厂中间隔着12个层级。
他在《自传》中曾举例:公司旗下一家飞机引擎制造工厂里,竟安排了4个层级的管理者监督锅炉操作;还有一次,签一份文件时,他发现前面已经有16个人签了名,他是最后一个需要签字的,韦尔奇想:“我多签上一个自己的名字究竟有什么价值?”
韦尔奇对这种官僚作风的痛恨由来已久。
现在,他成了执刀人。不需要客气了。一上任,他就开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巨人“瘦身”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他将公司的层级压缩了一半:“在大多数情况下,从生产车间到CEO之间只隔了6个管理层级。”
韦尔奇在《自传》中还说,“今天(2001年)GE的规模比当时扩大了6倍,但我们只增加了大约25%的副总裁。我们的经理人员数量比当时还有所减少,现在他们平均每人直接负责15项工作,而不是原来的7项。”
在5年的时间里,大约四分之一的员工离开了GE,总数达 118 000人(包括GE出售业务的37 000名雇员)。这种强硬的作风,让他落下个“中子弹杰克”的名号。
1982年年中的时候,《新闻周刊》成了第一个公开使用“中子弹杰克”这个绰号的出版物,暗讽韦尔奇是个“一边解雇员工一边盖宾馆大楼的家伙”。
日后他在《自传》中,也为此举做了辩解:在麻烦到来之后再对陷入困境的公司进行整顿,其代价极其高昂,甚至也更加痛苦。
“我们的前辈留给了我们一个财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因此我们能够以更慷慨更人性的方式对待那些必须离开的人,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当时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点。对我们的雇员,我们尽早通知并给付了优厚的离职金,而且我们的良好信誉对他们找到新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件事,重塑业务架构
1983年,他为了给妻子卡罗琳解释公司的远景,在餐巾纸上画了三个圈:核心生产、技术以及服务。
比如,他把照明、大型家用电器、引擎、涡轮、运输以及建筑设备放到了核心业务圈里,这是GE的传统强势业务。
技术圈包括飞机发动机、医疗航天、航天技术等。
服务包括金融、电视广播、信息服务等。
他说:“所有没包括在这三个圈里的业务,我们都要整顿、出售或者关闭。”中央空调、家用电器、电视机、音响设备以及半导体等一大堆业务,都难逃厄运。值得一提的是,GE的家电业务卖给了海尔。
整顿的效果立竿见影,一年后,虽然GE营收只增长了1%,利润却增长了11%。在他领导下,传统制造业的比重不断下降,服务业不断上升,其中金融业务一度贡献了高达50%的利润。
第三招,数一数二
为了让旗下的业务保持竞争力,韦尔奇提出了“数一数二”的战略,即通过重点发展那些能够通过并购成为行业数一数二的板块和部门,剥离其他部门,由此造就了工业、基础设施、医疗、消费者金融、商务融资和NBC环球六大方向。
他将350个经营单位,裁剪合并为13个事业部,让他们自负盈亏,并设立了硬性目标:能做到全世界前两名的业务才会留下,不然就会砍掉。
1990年,他拍板将电视机业务卖给汤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