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济湘 - 人物简介
史济湘,外科学烧伤专家,中国烧伤外科奠基者之一。1958年成功参与组织抢救全身烧伤达89%,其中全层皮肤烧伤达23%的烧伤患者。1961年起结合国情建立烧伤专科,建设现代烧伤病房和发展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技术,推动了中国烧伤治疗的总体水平。领导总结出适合中国具体情况的烧伤输液公式,摸索出大张异体皮打洞嵌植自体小皮片的方法。
史济湘 - 生平经历
史济湘,自幼丧母,童年由舅舅抚养。他舅舅全家酷爱读书,年幼的史济湘深受他家的影响。史济湘少年时就读于上海格致公学,1935年转入上海徐汇公学(上海徐汇中学前身)。在中学读书时,史济湘对化学和医学有浓厚兴趣。1941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1947年毕业。当时有位法国教授曾对史济湘说:“你们的国家还很穷,传染病是个很有社会意义的课题。”可在当时社会动荡,物价飞涨,年轻的史济湘为了维持生计,放弃了他所向往的理想,怀着“不为良相,就为良医”的报效社会和人民的抱负,来到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从此以后,史济湘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献给了外科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济湘于1950年任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外科住院总医师。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医疗队赴抗美援朝前线。在前线,他为伤员们日以继夜地努力工作。有一次,他在血源紧缺的情况下,仅用600毫升血为一名严重急性胃出血的患者进行了胃大部切除术,使患者转危为安,康复出院。在朝鲜期间,史济湘以出色的医疗成绩荣获主任级立功奖励。
1952年上海第二医学院成立,史济湘升任广慈医院(1972年改名瑞金医院)主治医师,1954年升为讲师。1956 年被任命为外科和麻醉科副主任兼任外科教学干事。他在外科学领域涉足甚广,先后从事过骨科、妇产科、小儿外科、神经外科、麻醉科等临床工作。这为他以后在烧伤外科这一领域中作出突出贡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8年,史济湘参加和组织了他所在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抢救严重烧伤的钢铁工人邱财康的工作,邱财康的烧伤总面积达89%,三度烧伤达23%。这一病例的抢救成功突破了当时国外文献报道烧伤总面积超过80%鲜有治愈的烧伤治疗“极限”,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为此,史济湘等受到卫生部的记功奖励。1961年广慈医院成立烧伤科,史济湘任副主任。1963年任烧伤科主任、烧伤研究室主任。1974年晋升为上海第二医学院外科学教授。1988 年成立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史济湘任所长。1998年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
在文化大革命中,史济湘受到迫害和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计较个人恩怨,始终为祖国的烧伤事业竭尽全力。在中国的烧伤治疗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史济湘高瞻远瞩地认识到,中国的烧伤治疗不能只建立在临床实践摸索和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更应重视基础理论的研究,同时,要培养专业人才,使中国烧伤事业后继有人。他在许多场合力陈己见,多次呼吁建立烧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在他的倡导下,1988年成立上海市烧伤研究所。1990年,瑞金医院烧伤科被批准为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的重点学科建设基地。
1986年,史济湘被选为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首届主任委员。1978年至1988年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委,1982年任《国外医学·创伤和外科基本问题分册》主编,1985年任《中华整形烧伤杂志》副主编,1990年任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
史济湘是国际烧伤协会的中国代表,曾三次代表中国烧伤学术界出席国际烧伤会议。他还应邀参加过美国、意大利、比利时、日本、秘鲁、阿根廷等国的烧伤整形年会。史济湘于1980年被法国外科医学科学院聘为外籍通讯院士,并获得意大利伦巴第医学会授予的“名誉会员”称号;1988 年获美国烧伤学会授予的国际烧伤学术奖——埃文思奖;1989年获意大利惠特克基金会授予的惠特克国际烧伤奖,1990年应聘为惠特克国际烧伤奖评委会委员。他在回首以往的工作时,不胜感慨地道出了他几十年来的治学经验:“以严肃的科学态度,认真汲取前人的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敏锐地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史济湘 - 人物年表
1935~1941年 在上海徐汇公学学习并毕业。
1941~19 史济湘
47年 在上海震旦大学医学系学习并毕业,获博士学位。
1948年 任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住院医师。
1950年 任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住院总医师。
1951年 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医疗队主治医师。
1952年 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主治医师。
1954年 任上海第二医学院讲师。
1956年 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外科及麻醉科副主任。
1961年 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烧伤科副主任。
1963年 任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广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