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台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北京榜样 > 评选榜单 > 2014年 > 5月
返回首页>>
[敬业奉献]愿逝者在天堂享受安宁——记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整容师张洋
来源:首都文明网 撰稿日期:2014-05-12
工作中的张洋
一、简介
张洋,男,1982年出生,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整容师。他为维和烈士整容,满怀敬意;他不愿为孩子整容,心里难过;他对悲伤过度纠缠不清的家属,委曲求全;他看到耄耋之年喜丧的老人,祝福他们一路走好……至今,张洋已为3000余名逝者整容。
二、主要事迹
愿逝者在天堂享受安宁——记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整容师张洋
张洋,80后北京小伙,北京八宝山殡仪馆整容师。2005年起,张洋师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一级整容师刘瑞安。经苦心钻研,张洋学得师傅毕生手艺,技术日益精进,一年后就已独当一面。2010年,张洋在全国民政系统整容防腐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第一名。
第一次给逝者整容
别看说得轻巧,当初谁接触这一行,心里都不适应。张洋说:“那年到上海培训,老师问,谁来做这个。我就上去了,第一次整容是一位老人,一摸到皮肤,自己直哆嗦,浑身像触电一样。但也不能掉头就跑吧,我就想着要学一门手艺,终于咬牙坚持了下来。”
能让张洋坚持的,还有一件事,他说:“我来殡仪馆之前,一个好友因为车祸去世。由于有事,我没能跟他告别。后来听说,朋友死得很惨,整容做得也不好,去看了都很难过。如果我早学几年,就能亲手给朋友化妆,也不至于让他那么遗憾。”
为8位维和烈士整容
2010年,张洋为我国8名牺牲在海地的维和人员整容。这不仅是政治任务,张洋和同事更是带着感情,对烈士充满敬意。“由于海地天气炎热,遗体出现肿胀、皮肤变质,气味很大。可大家谁也不嫌弃,就一点一点把8具遗体清理干净,换上新衣,然后上妆,打粉底,恢复正常肤色,最后才入棺。”张洋说。
自入行以来,张洋已为3000余名逝者整了容。
工作久了,张洋把生死看得很淡:“干我们这行,讲究尊重生命,人死了,遗体就是生命的终点,不必恐惧。”
日复一日,每天早晨7点,张洋就开始给那些无血色的脸上妆,让他们看上去栩栩如生。“我们是送他们最后一程的人,虽然他们不知道。”张洋说。
刮胡子,涂粉底,梳头。最后是涂口红,张洋弯下腰,顺着死者的唇形描红。他表示,把整容想像成给“一个熟睡的人化妆”就成。最后,他还帮逝者整整衣服,祝他们一路走好。
为了逝者体面地上路
张洋曾碰见一个家属,气急败坏地责骂他,说整出来的跟死者不像。张洋一看,提供的照片是20多岁,可如今老人都80多岁了。还有一次,一位老人从整容室推出来,全家20多口子说不是自家人,找张洋说理。张洋有气,但得忍着,干整容最怕的不是死者面目全非,而是家属说不像。
“很多人病了很久,都脱相了,整好了,家里人反而不熟悉,还有特别悲伤的,就想找茬。”张洋说。
在殡仪馆,张洋已习惯生离死别,每一个被推到这里来的逝者,他们都想知道是“怎么死的”;每一个到这里的家庭,都有一段生死故事。张洋最不愿碰见太年轻的,为七八岁的孩子整容,那孩子像睡着了一样,白白净净。他和同事张祺都去看死亡证明单,因为心里还是会难过。
张洋说:“有时候特别难整的,比如车祸破相,我们花两三个小时给缝好。推出去时,逝者家属看着,都惊讶了。他们没法说谢谢,没法给我们太多赞扬,但能看出来,他们的眼神里流露着说不清的感谢,那是真的温暖。”
那一年,张洋看了日本奥斯卡获奖影片《入殓师》,男主人公也是一位整容师,与张洋有着同样的经历。他特别理解影片的内涵:其实整容更多是为生者,给了生者最后尽孝,表达爱或赎罪的机会,是代替亲属让他们的亲人体面地上路。
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张洋在自己的微博里说:“很多人恐惧死亡,于是也就忌讳和死亡打交道的人。他们干的整容是最苦最累的活儿,可他们的劳动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他们的贡献没有得到理解。”
干了整容行业,张洋想通了很多事情,人们避讳他,不是因为害怕死人,而是害怕死亡。“死人不可怕,有时候,活人张牙舞爪的,比死人可怕。”张洋说。
对张洋来说,可能与“死亡”接触太多,就更渴望好好活着。前不久,有报道说大学生自杀,他就想不通,特别惋惜。
2012年?,整容室送来一个女孩,一掀铺盖,长得特别漂亮。“真的。特别年轻,是喝敌敌畏死的,我可惜坏了,干嘛不珍惜自己。当时就想一定要把她整得好看。”现今还是孤单一人的张洋说,“我就希望平平安安地活着,最后不是意外而死,而是无疾而终。你看那些喜丧,老人脸上洋溢的都是微笑。”
面对生死,有人问张洋:“如果有一天,你至亲的人去世了呢?”
张洋脸色明显暗淡下来,想了很久,低声说:“我真的长久地想过。我想,我不会让任何人动他们,我会亲手给他们洗脸,但不化妆,让他们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