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举行兼职档案员培训班开班典礼
6月19日下午,上海理工大学举行兼职档案员培训班开班典礼。校党委副书记何建中,副校长郦鸣阳,上海市档案学会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市教委办公室顾建建,高校档案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朱小怡,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上海市档案局(馆)期刊部主任姜龙飞、上海市地方志区县指导处处长王继杰等出席典礼,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人事处、信息办等部门领导,以及各学院、职能部门兼职档案员,档案馆全体工作人员参加了开班典礼。
开班典礼由档案馆(筹)馆长章华明主持。章华明首先向大家汇报了档案馆的筹建工作和目前的工作概况。上海理工大学校史档案网站(http://dag.usst.edu.cn/)也宣布正式开通。
在仪式上,从事档案工作25周年的崔坚平老师受到了与会同志的热烈祝贺。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上海市地方志区县指导处处长王继杰、上海市档案局(馆)期刊部主任姜龙飞、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王立诚则高兴地从郦鸣阳副校长手中接过聘书,受聘为上海理工大学兼职研究员。
何建中副书记发表讲话,回顾了上海理工大学在2006年编写校志的艰辛历程,强调了档案的重要性。他说,档案工作是一项不耀眼但很辛勤、重要的工作,它的作用异常深远,我们从事档案工作应该既要有责任感又要有荣誉感。
开班典礼结束后,朱小怡馆长应邀为培训班主讲了第一讲,题目是“文件档案管理的规范与发展方向”。 (上海理工大学档案馆(筹)供稿)
复旦大学分管领导前往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参观学习
6月23日,在档案馆沈文忠馆长等陪同下,复旦大学副校长、校档案工作委员会主任桂永浩专程前往上海市档案馆外难新馆参观学习,受到上海市档案局吴辰局长、仓大放副局长等领导的热情接待。桂永浩副校长感谢长期以来上海市档案局(馆)领导对复旦档案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上海市档案馆在开发档案信息为社会服务等多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经验,值得复旦学习和借鉴,随后桂永浩副校长一行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上海城市记忆》主题展。
(复旦大学档案馆供稿)
编者按:高校档案是高校发展记忆的基石,是高校历史的原始记录,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高校档案的质量和完整程度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甚至整个社会记忆的留存。近日,教育部办公厅档案处处长蔺海波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了“高校档案工作如何由边缘走向中心”一文,就“高校档案工作如何改革创新以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这一重大命题作了深刻的阐述。现将全文转发,望各会员单位认真组织学习,找出各自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改革的目标并落实相应的措施。
高校档案工作如何由边缘走向中心
蔺海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校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重大改革工程、重要工作内容与日俱增,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繁多。
虽然我们已经有一批较高素质的高校档案工作团队,已实现或基本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在向现代化管理的更高目标前进,并且实现了多馆一体化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高等教育虽然整体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还不够平衡,还有许多高校的档案馆基础和力量相当薄弱,有些高校甚至连最基本的馆室都没有,更遑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了。
客观形势要求我们对高校档案工作进行改革创新。面对众多挑战,高校档案工作何去何从?
调整思维观念,应对内外部挑战
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和应用技术对文件和档案管理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以往“抄抄写写、剪剪贴贴、装装订订”的传统的“小作坊”式的档案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要求,换言之,长期以来以纸制文件为基础建立的传统档案管理思想、管理原则、管理方法正面临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带来的严峻挑战。
挑战不仅仅来自外部,往往也来自于我们自身。
不久前,笔者收到一位朋友寄自澳大利亚的明信片,画面上是一张世界地图,不过,与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地图不同,这张地图调换了南北半球的位置,改变了北半球在上、南半球在下的格局,这样,原来处在地图下方的、已被我们习惯性地接受了的澳大利亚,就处在了地图上方的中心位置。换个角度看世界,澳大利亚便“身居要位”,这种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对我们档案工作者也是一个启示。
档案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提供利用服务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做好档案工作,对学校的发展必定大有裨益。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档案工作看作是一项重要的、但不处于中心地位的基础性工作,如何改变这种错误认识?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进行自我认识习惯与观念上的调整,要打破“从来如此”的观念,重新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做到自尊、自信,并通过努力,做到自强;善于用超前的眼光、集成的智慧、交叉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把档案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身处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强烈地感受到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