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生长于知识分子家庭,维也纳的知识精英、政府高官和科学家们是他家客厅的常客,熊彼得、弗洛伊德也在其中。
他一生经历了一战、二战,从事过的职业包括记者、金融分析师、作家、咨询顾问和大学教授。
深厚的思想底蕴加上丰富的人生阅历,让德鲁克成为了一位总能走在时代前面的思考者。
不仅是商界,自德鲁克1937年移民美国,他一直为历届美国总统担任顾问。2002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为93岁高龄的德鲁克颁发了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
以下,祝开卷有得。
图文来源/管理的常识(ID:Guanlidechangshi)
作者/彼得·德鲁克
一个人,特别是一个运用知识的人,要怎样才能取得成效?这样一个人,在生活与工作多年之后,在历经多年的变化之后,又要怎样才能一直保持成效?这个问题涉及的是个体,因此不妨从我自己开始探讨。我先讲七段人生经历,它们教会了我如何一直保持成效、不断成长、不断改变,并在年龄不断增长的同时不断实现突破。高中毕业,我便离开了出生之地奥地利的维也纳市,去德国汉堡的一家棉纺产品出口公司做了学徒,那时我还不满18岁。我的父亲不是很高兴,因为我家世代都以政府公务员、律师、医生为生,所以他想让我上大学。可是,我已经厌倦学生生活,想要去工作。为了安抚父亲,我随便在汉堡大学法律系注了册。那是1927年。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奥地利和德国的大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上课,学生只要请教授在登记本上签名就可以了,学生甚至不需要为了这件事情走进教室。他们只要给系里的传信员一点儿小费,传信员就会为学生弄到教授的签名。出口公司的学徒工作极其枯燥,我几乎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早上7点半上班,星期一到星期五下午4点下班,星期六中午12点下班,因此我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到了周末,我便和另外两名同样来自奥地利,但是在其他公司工作的学徒去远足,在汉堡美丽的郊外游荡,晚上投宿青年招待所——我们是在册学生,因此可以免费住宿。每周5个工作日,晚上我就泡在汉堡著名的市政图书馆里,图书馆就在我办公室的隔壁。图书馆鼓励大学生想借多少书就借多少书。一连15个月,我就不停地看书,看各种各样的德语书、英语书和法语书。1经历一:威尔第教我确立目标和愿景那时我一周去看一次歌剧。汉堡歌剧院当时是(现在也是)世界上最顶尖的歌剧院之一。我当时很穷,因为学徒是没有薪水的,但好在大学生可以免费看歌剧。我们只要在演出开始前的一个小时赶到那里。在演出开始前的10分钟,那些便宜的座位如果还没有卖完,就会免费提供给大学生。有一天晚上,我去听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的收笔之作——他在1893年创作的《福斯塔夫》(Falstaff)。该剧如今已成威尔第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但那时很少上演,因为歌手和观众都认为它的难度太大。我完全被它征服了。我在孩提时期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那个时代的维也纳是一个音乐之都。我听过的歌剧很多,但是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作品。那天晚上它给我留下的印象让我永生难忘。我后来做了一些研究,非常惊讶地发现,这部洋溢着欢乐、对生命的热情和无限活力的歌剧,居然出自一位80高龄的老人之手!在当时年仅18岁的我看来,80岁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年纪。我甚至怀疑我是不是认识年纪那么大的人。那时人们的普遍寿命也就是50岁上下。威尔第后来,我读到威尔第自己写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谈及,人们问他身为一个著名人物,并被誉为19世纪最顶尖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为什么在如此高龄还要不辞劳苦再写一部歌剧,而且是一部难度极大的歌剧。「我作为一名音乐家,毕生都在追求完美,可完美总是躲着我。我觉得自己完全有义务再试一次。」他写道。这段话让我没齿不忘——它们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威尔第在我那个年纪,也就是18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名训练有素的作曲者。我在那个年纪却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知道靠出口棉纺织品是不太可能取得成功的。18岁的我,幼稚得不能再幼稚,天真得不能再天真。直到15年之后,到了33岁左右,我才真正知道自己擅长的是什么事情,知道自己属于哪个地方。但是,我当时下定决心,无论我的毕生事业是什么,威尔第的话都将成为指引我前行的明星。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如果我能长寿,我将永不放弃。同时,我还会追求完美,尽管我非常清楚,完美总会躲着我。2经历二:菲迪亚斯的教诲——「神看得见它们」
差不多同一时间,也是在汉堡做学徒的期间,我还看到了另外一个故事,它让我进一步明了「完美」的含义。那是一个关于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菲迪亚斯的故事。公元前440年,他受命创作一组神像——历经 2400年的风雨,如今它们依然矗立在雅典城帕台农神庙的屋顶上。它们被誉为西方最杰出的雕塑作品之一。菲迪亚斯作品创作完成之后,它们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可雅典城的司库在接到菲迪亚斯的账单之后,却拒绝按单付款。他说:「这些神像立在神庙屋顶上,而神庙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