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远是一位受过正规系统教育的艺术院校毕业生,有丰富的民歌及民族音乐知识。吕文科虚心向其学习,吕远也常给吕文科讲解音乐理论,并一同观看民族歌舞表演。共同的艺术爱好,使吕远不但成为吕文科的良师益友,也成为之后多年的艺术合作伙伴。从此,二人开始了长达四十三年的合作生涯。吕远每谱好一首歌曲,都先由吕文科来试唱。1956年,参加全国首届音乐周,演唱了吕远作曲的《哥哥你快来》等歌曲,受到观众和同行好评。之后诸如吕远作曲的《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等歌曲,都是由吕文科演唱走红而深受听众喜爱的。
三、跟随苏联声乐教授学习 演唱水平大有提高
1954年,吕文科到大连歌舞团,向在该团讲学的苏联声乐教授依格诺娃学习声乐。听了吕文科的演唱后,依格诺娃认为吕文科的演唱属于轻抒情性男高音,遂教授其基本功练习及教唱俄罗斯民歌与艺术歌曲。使吕文科首次接触到了欧洲的传统唱法。1956年春天,吕文科又到北京中央实验歌剧院,拜苏联专家吉明采娃为师,学习演唱方法。吉明采娃要求吕文科在演唱时声音要靠前,要宏亮,语言要清楚。气息要坚定贯通等。这次拜师学习使吕文科的演唱水平又有很大提高。
中年的吕文科
1957年,吕文科随建工部文工团赴各地为建筑工人演出期间,还用西洋唱法演唱了《连斯基咏叹调》、《采珠人》等西洋歌剧选曲。
之后,吕文科又跟中央乐团的魏明录老师学习了较长一段时间,以求进一步提高演唱技巧。通过几年的系统学习,吕文科基本上掌握了科学的演唱方法。他在演唱中国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声乐理论,吸收西洋声乐演唱技巧,并博采众长,融中西唱法于一体,创造出了具有他自己演唱特点与独特民族风格的演唱方法。
1959年建国十周年国庆献礼演唱时,吕文科演唱了由吕远作曲的《克拉玛依之歌》,得到观众好评,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流行传唱;之后吕文科又演唱了《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哪来了这么一个老货郎》、《羊倌的歌》、《将军重回白洋淀》、《再见吧,第八个故乡》、《在也门的晚霞中》等歌曲,均受到群众的喜爱。
四、同吕远一起加入海政文工团 曾为周总理演唱
身着海军军服演唱的吕文科
1963年春天,吕文科同吕远一起加入了新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从此成为了一名海政文工团的独唱演员。其先后为《航标兵之歌》、《海岛南泥湾》、《南海风云》、《决裂》以及《夺印》等电影配唱录音。
1964年5月,在全军文艺汇演中,由吕远作曲、吕文科演唱的《水兵最爱什么花》获独唱优秀奖;其担任主角的歌舞剧《水兵的光荣》获得优秀表演奖。为此吕文科荣获了三等功。同年七月,吕文科又随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团到朝鲜访问演出。回国后又参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
在初到海政文工团不久的一次联欢会上,周恩来总理来观看演出。吕文科演唱了《克拉玛依之歌》后,周总理接见吕文科及乐队人员,并关心地说道:“你们乐队的声音那么响,把演唱都淹没了!不能喧宾夺主嘛!要突出演唱嘛!”
听了总理的批评,乐队的同志都很紧张。总理见状,便亲切地问吕文科:“会唱《新疆好》吗?”吕文科回答说没有一起合过乐。在场的罗瑞卿总参谋长连忙说道:“那就演唱一个《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吧!”
这次乐队同志注意了伴奏的音量控制,所以演唱的效果非常好,周总理还鼓励道:“这就很好嘛!”
五、粉碎四人帮后 重登演唱舞台
“文革”期间,吕文科曾一度停止了演唱。粉碎“四人帮”后,才又重新登上了歌坛。相继演唱了《木棉花开火一样红》、《渔歌》、《赶巴扎》等歌曲,使观众又听到了他那久违的男高音;七十年代末,又为电影《北斗》(上下集)、《玉色蝴蝶》、《南海风云》、《地质之鹰》等配唱录音;在之后的全国音乐节期间,他演唱的《飞翔吧,海燕》,受到了音乐界及观众的好评;之后,吕文科又为吕远所作曲的音乐电影《山叮咚》配唱。
吕文科字迹——其回复作者的信札
1983年,五十三岁的吕文科参加了北京老战士合唱团,同马玉涛等歌唱家多次参加各种演出。
1985年春节期间,吕文科作为一名河北籍的著名歌唱家,接受了河北电视台的专访,并通过电视为家乡人民演唱了歌曲;1991年5月,吕文科又作为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节目的特邀嘉宾,参加了《正大综艺》节目的演播;同年七月,在庆祝建党70周年举行的大型文艺节目《难忘的旋律》演出中,年逾花甲的吕文科又满怀热情的演唱了他的成名歌曲《克拉玛依之歌》;1992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92文化部迎春晚会》上,吕文科又演唱了这首歌;同年十二月,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上,吕文科又以国家一级演员的身份加入了此次大赛的评委。
吕文科除演唱以外,还是一位热爱祖国、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其二十六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海政文工团长期担任合唱队队长,1984年又担任了北京海淀区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
离开家乡多年,仍不忘家乡父老的养育之恩。晚年在他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