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生平

林巧稚(1901-1983年)大夫是我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卓越的人民医学家、厦门人民的好女儿。2001年12月23日在林巧稚大夫100周年诞辰之日,李岚清副总理致辞称林巧稚教授是“我国妇产科学的开拓者,医学界的杰出代表。”

执着人生

林巧稚,厦门人,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12月23日生于厦门鼓浪屿基督教徒家庭。192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1921年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29年毕业,取得博士学位并荣获该年级学习成绩最优秀奖——“文海”奖。

1932年至1933年任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师期间,破例被送往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伦敦妇产科医院学习深造。1935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晋升为讲师、主治医师,1937年晋升为副教授。1939年至1940年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妇产科进修。1941年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的女科主任。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院被日本军队占领,协和医院停办。1942年初,林巧稚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开办“林巧稚诊所”,同年应中和医院(现人民医院)邀请筹建妇产科,并任妇产科主任。

1948年北京协和医院复院,林巧稚回到医院任妇产科主任。

1956年,受彭真市长的委托,林巧稚筹建北京妇产医院,1959年北京历史上第一所妇产医院落成,她任院长,1978年后一直被聘为北京妇产医院名誉院长直至病逝。林巧稚献身医学事业60余年,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她是医务工作者的楷模,是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林巧稚是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还历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妇联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林巧稚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热爱人民,是一位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她一生勤奋,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我国妇女儿童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82岁。

博爱情怀

林巧稚大夫从事医学研究、教学、临床工作近60年,为我国的妇幼科学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她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医风,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她不为名利所动,婉拒海外的重金相聘,献身祖国医学事业的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晚年在病榻上,她完成了《妇科肿瘤》等巨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

林巧稚大夫没有儿女,却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被尊称为“万婴之母”。60多年来,她亲手迎接5万多个小生命,这些婴儿都是她最心爱的孩子。她还创造了脐静脉换血治愈新生儿溶血症的新方法。

“林巧稚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那是一首绝妙的生命进行曲,胜过人间一切最悦耳的音乐。”爱,充盈着林巧稚的每一个细胞,激励她去工作,去奋斗,去奉献。面临职业的选择,林巧稚首先想到的是“祖国还没有女妇产科大夫”,并为此放弃了出国的机会;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为医救自己受难的同胞毅然留在战火中的北平;面对病人,她说:“我们不仅要解除病人身体的痛苦,更要解除他们心灵上的痛苦。”林巧稚用新的生命为母亲们憧憬一份美好的未来,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唤起病人重新生活的希望。她把爱融进不懈的追求中,化爱为前进的动力,摘除了农村老大娘腹内几十斤重的大血瘤,救活了世界上第一例溶血症婴儿,填补了我国乃至世界医学上的空白。

林巧稚大夫生于厦门,是厦门人民的骄傲。林巧稚精神是厦门市人民的宝贵财富。“毓园”是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著名的妇产科大夫林巧稚教授的地方。从厦门鼓浪屿皓月园一侧的漳州路或者复兴路都可以到达毓园,这座恬静美丽的园林景观建于1984年,布局自然,园中立着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雕像,建有“林巧稚大夫生平事迹展览室”,邓颖超同志亲手在园中种植的两株南洋杉,象征着林大夫秀逸高洁的品格。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林巧稚妇儿医院是我国唯一一家以林巧稚大夫之名命名的医院。每一年,新员工进入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时,医院都要特别组织新员工前往林巧稚毓园,在巍巍松柏间探寻林巧稚大夫的精神足迹。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决心向林巧稚大夫学习,继承林巧稚遗志,弘扬林巧稚精神,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声声誓言,掷地有声,见证着每一位市妇幼人投身妇幼事业的热情和决心。

专家、医学教育家林巧稚教授,原北京协和医院知名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

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在国内外首创开展妇科腹腔镜下微波及半导体激光治

疗,荣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曾多次被邀请到美国、香港、以色列等国参加

国际妇科内窥镜会议,作大会发言或大会主席。


林巧稚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林巧稚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