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Rosbash是美国遗传学家和时间生物学家,200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10月,Michael Rosbash、 Jeffrey C. Hall和Michael W. Young因发现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荣获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根据他们的研究来看,控制昼夜节律的基因有三个,分别为:周期基因(period gene)、无时间基因(timeless gene)以及双倍时间基因(doubletime gene)。三位科学家不仅深入钻研并诠释了我们的生物钟,诠释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如何调节自己的生物节律使其与地球的旋转保持同步,同时还列出了当生物节律与地球旋转不同步时所能造成的可能影响。

今天我们不说另外两位,来说一说Michael Rosbash教授。

Michael Rosbash 教授于1944年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城。1970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在接下来的三年中,他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74年以来,他一直在布兰迪斯大学任教,研究基因表达和RNA,经历着那个年代的研究员标准的人生轨迹:大学——研究生——博士后——教职,那是一条几乎没有人会偏离的路线。

但是,事实上呢,Michael Rosbash从小就是“麻烦”不断的人,这个麻烦不是学习上的麻烦,虽然Michael Rosbash对学习不怎么上心,但好在学习成绩还好。Michael Rosbash一直有比较严重的行为问题,“ 我当时爱多嘴、吵闹,尤其厌恶权威,厌恶别人指挥我做什么,不做什么。我还时常挑战他人的禁忌和底线。”

虽然这样的性格,但是由于学校宽松包容的氛围,在加州理工读本科和麻省理工读博期间,他并没有因此显得另类或者遇到什么麻烦。

但是,来到布兰迪斯大学工作后,麻烦还是找上来了。

在布兰迪斯大学,本来Michael Rosbash的实验室一直在罗森斯蒂尔研究中心(Rosenstiel Center)。但是尽管Michael Rosbash学术成果丰硕,项目基金颇多,但该研究中心因为他与前辈、权威之间的那些冲突,拒绝授予他终身教职。

几经波折,事情当时还闹到了布兰迪斯大学校长那里,由校长最终裁定,Michael Rosbash被授予了大学终身教职,但是他必须把实验室搬走,也算是吃了一个教训,Michael Rosbash也不是没有反思:我怎么好像总是在惹麻烦?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因素导致?是基因使然,还是环境影响?

事实上,这也是Michael Rosbash一直好奇并决定展开基因-行为关系研究的动机之一:我的性格特征何以如此?

虽然其中原因太过复杂,但是Michael Rosbash一直倾向于认为遗传或“硬编码”决定人的行为。所以从19岁到38岁,从大学生到成为副教授,Michael Rosbas的研究工作都定位于核酸和基因表达。

到了1982年,这个38岁的终身教授把研究工作转向昼夜节律的研究。

1984年,Michael Rosbash教授和Michael Young教授成功克隆了控制昼夜节律的时期基因,之后又与Jeffrey Hall教授一起发现了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PER,并最终在2007年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纵观Michael Rosbash教授的科研生涯,好奇心驱使他在遗传与基因的领域里不断探索,与此同时,不安分的心又驱使他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研究边界,正是这些研究背景和训练使得他在节律系统的研究上如鱼得水,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诚如Michael Rosbash教授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人生无法设对照,因为世上只有一个你——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Michael Rosbash教授谈科学人生》中所言,也许早年经历的环境世事塑造了我的性格。我对遗传学或硬编码的偏爱,让我不畏责任担当,敢于质疑一切。人生没有定数,而怀疑和好奇是科学研究的动力。

其实在生物制药尤其是创新药研究领域莫不是如此,每一项新的研究的突破都是科学家们怀着对未知的好奇,勇于探索和时间摸索出来的。2019年10月28日-29日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G20会展中心)隆重举办“2019新原力论坛·首届杭州湾生物医药创新大会暨第五届生物医药创新社Impact年会”,届时Michael Rosbash教授受邀将会畅谈自己的科学人生,分享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观点和看法。

论坛日程

10月28日 主论坛



9:00-9:30

开幕仪式

9:30-10:30

主旨演讲:“我的科学人生:人才是怎样炼成的”

Michael Rosbash


Rosbash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Rosbash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