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 摄

在航空工业导弹院有这样一支团队,她们不直接参与型号研制生产,但她们的工作却关系着产品交付、型号成败;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却练就了火眼金睛,可以从无数元器件中识别优劣。这支团队就是导弹院元器件中心测试室,一个女职工人数占80%的班组,承担着导弹院所有型号用元器件检测筛选测试工作,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细致和坚韧,在平凡的岗位上散发出魅力光芒。

拼——攥紧承诺、永不言弃“后墙不倒”是导弹院人的一句行话,意思是要严格遵守时间节点,守住产品交付的那道“后墙”。

“人数不多、任务不少,地方不大、作用不小。”这是对元器件中心测试室的形象描述。近年来,随着型号研制生产数量的逐年增加,元器件检测筛选任务也成倍增长。为了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和检测效率,班组成员每周轮流值班,早上7时半到岗,提前完成设备检测、开箱预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以减少工作准备和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放满了成箱待检元器件的测试现场,女职工们低头聚精会神地检测元器件筛选。芝麻粒大小的贴片器件密密麻麻地放置在工作台上,用镊子准确地夹住一粒“芝麻”放到测试设备上,抬头判读数据,又迅速低头将通过测试的“芝麻”放到一边,再进行下一个器件的测试……这是一项重复、繁琐且极其考验耐心和专注程度的工作,每只器件需要全程检测6遍,而像这样的“芝麻”元器件,她们每天要检测成百上千只。

任务急、时间紧,这是测试室工作的另一大特点。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工作节奏,但是目标不变、节点不改是责任、更是要求。测试室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任务突击,在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同时,确保元器件检测任务有序进行。进入下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检测任务出现爆发式增长,送检量大大超出入检速度。面对艰巨的检测任务,测试室成员积极分析难点和应对措施,调配党员、团员成立突击队,开展“午不休夜不昼,到现场抢入检”专项劳动竞赛,班组成员克服家庭、病伤等困难,利用中午午休和晚上时间,突击元器件入检任务,全组成员下半年累计加班3200多小时,圆满完成了检测工作。

学——奋发向上、努力进取随着科技进步,元器件种类日新月异,测试室也将视线聚焦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上。

为确保检测质量、有效提高综合能力,班组积极打造学习型团队,强化对检验站质量手册以及31个院质量程序文件的学习,确保严格执行相关程序要求;鼓励组员加强自学,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经验总结分享,组织“微创新”和“五小”活动,不断改进工作、提升效率。近年来,班组多人多次获得导弹院技术成果奖。同时,班组积极开展“指尖行动”,一方面强化自学和实践锻炼,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经验分享会、读书分享活动等,让年轻人快速成长,多名青年职工获得导弹院“星青年”称号,班组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也得到不断增强。

元器件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基本保障。测试室牢固树立“元器件检测筛选百分之一的失误,就是产品百分之百的损失”的质量观,秉承“不漏看、不漏测、不漏判、不漏记、不漏报”的工作理念,严格执行程序和操作手册,确保将元器件性能考核到位。近年来,每年经测试室检测筛选的元器件达几百万只,剔除不合格品上万只,极大降低了元器件装机使用风险,提高了装机合格率,保障了产品质量。

进——目标一致、勠力同心从事军工行业的女性,为人妻、为人母,为了事业往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但她们骨子里也有着不一般的顽强。

某次故障攻关恰逢春节期间,当时的工作重心已转入元器件检测配套上。负责第一、二批器件检测任务的王睿,连续坚守工作岗位48小时,除夕夜11时,走在工作区空旷的道路上,她已是满身疲惫。但大年初一一早,她就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检测现场。班组里辛苦的不止她一人,接力负责第三、四批检测工作的熊丽峰也是连续工作,期间饿了就在办公室吃碗泡面、喝几口水,困了就趴在休息间桌上打一会盹儿。

还有陈丽君、刘萍、赵梦婕、蒋伟……在任务面前,她们总是挺身而出,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投入工作,把好每一个元器件的测试环节,守护好每一发产品的质量。

这就是导弹院元器件中心测试室,一个团结向上、勇于创新、奋发进取的优秀团队,先后被授予洛阳市“五一巾帼标兵岗”、河南省“五一巾帼奖”、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她们用顽强勇挑重担、用专业体现价值、用坚持诠释意义,在建设新时代航空强国的征程中竞展巾帼风采!


陈松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陈松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