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韩寒的博客,觉得十分有趣,也看到中日两国年轻人的共通性:都觉得生活艰难,买不起房,也很难租到理想的房子。

爱中国的美食。对自己因通晓中文、能对着菜谱烧出地道的棒棒鸡、木樨肉、青豆虾仁而赢得日本朋友们的追捧而沾沾自喜。回想起在一个寒冷冬日,在浙江绍兴看到路边到处都有卖酒的小摊子,马上买了二两花雕酒,然后边舔边走,身体慢慢暖和,整个人也开始醉醺醺的,舒服至极……

03

新井之所以十几年来一直漂泊在海外,不愿意回日本,是为了逃离。

旅游的本质,也许始终都是回避现实。因为旅行本质就在于克服恐惧心,离开熟悉安全的日常生活,往陌生的世界迈出第一步。

母亲是一位很蛮横的导演,新井从小就被训练成优秀的“演员”,演绎指定的“角色”。连从嘴巴里说出来的话是自己的想法,还是被迫说的台词,都无法分辨。

22岁时,终于意识到:除非远离母亲,否则不可能独立思考。到了海外,用中文、英语这些非母语写作,也是为了开拓母亲无法进入,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否则,用日语写作,总是挥不掉在母亲面前演戏的感觉。

年轻时,旅行永无止境:故乡是身在远处想念的地方,也是以悲哀的心情赋诗的对象,即使沦落为异乡的乞丐,绝不是回去的地方。

她如此总结多年的海外漂泊:中国人说“外国的月亮圆”,西方人说“隔壁的草坪绿”,日本人则说“别人的老婆美”,大概都跟惰性有关。经过十二年的海外生活,最大感受是:人间没有一方净土,或者说:月亮在哪里都是一个样。

虽说全世界的月亮都是一样的,但是她早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自己。她拥有了独立的人格,丰富的精神,健全的心灵,开放的态度,宽容的心态。有了这些,也就有了一辈子的”旅人”本质。

新井在北京发现了世界的入口,由此进入,在世界中磨砺成长,最后踏上了归途。

无独有偶,书中提到另外一个有着类似人生经历的日本学者。1934年出生、毕业于东京大学的人类学者川田教授曾经对故乡感到自卑,所以离乡背井去欧洲、非洲各待了七年。许多年以后,不仅克服了当初的劣等感,而且重新发掘了对故乡深厚根本的爱。他在非洲大草原上发现了世界的入口,从那里进去,然后,回到了家乡。

人去旅行,为的是回来。只有旅人才能真正找回故乡,并用双手紧紧拥抱它。

这句话的重点是最后一句:“用双手紧紧拥抱它。”

04


韩寒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韩寒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