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伟,男,1975年生,农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所长。2016年3月-2017年3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2006年-200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博士后工作。军事医学科学院“拔尖人才”、全军医学科技发展计划专家组成员;总政治部等七部委“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和国家林业局“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犬学分会第八届理事会及中国保护动物协会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现代动物病毒学》副主编,《兽医全攻略+犬病》编者;《野生动物疫病学》编者; 《各型流感的流行与防控》编者。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从事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病的跨种传播机制与防控研究。经多年研究取得系列成果:1.首次明析了我国野生动物携带流感病毒等重要病原体的病原生态学特点,为重要疫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获得了野生动物特有毒株,为跨种传播的理论探索和疫苗研发提供了稀缺资源
通过病原生态学研究,发现我国迁徙的候鸟携带多个亚型流感病毒,特别是首次发现了候鸟携带H5N8、H5N6亚型禽流感病毒(IRD,2014),明析了我国东部地区候鸟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Scientific Report, 2015, IF 5.1;Virology, 2015);确认了MCCP对藏羚羊(EID,2014)、犬瘟热(Scientific Report,2016)和流感病毒(EID,2015)对大熊猫与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鼠兔(Vet Microbiol,2014)的感染及其病原学特点。通过上述研究分离获得流感病毒(10个HA亚型、9个NA亚型,其中H13亚型为野生特有毒株)、新城疫病毒、犬瘟热病毒等病原体260株,为跨种传播机制研究和疫苗研究提供了资源。
2. 率先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解析了动物流感病毒的感染与跨种传播机制,为其预报预警与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
建立了流感病毒的豚鼠、雪貂与恒河猴动物模型,发现IL-12等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GBP-1与RIG的协同作用是流感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JVI,2012; Oncotarget,2017)。应用反遗传学技术证明 HA蛋白受体结合特性与聚合酶转录活性的改变是禽流感病毒在哺乳动物间水平传播的关键分子机制(PLoS Pathogen,2009; Scientific Report,2016;Science,2014)。发现一系列决定流感病毒致病与传播的关键氨基酸位点(Virology, 2015;Viruses,2014;JGV, 2014。系列研究为流感病毒的预警与防控提供了关键的分子标记。
3. 利用世界前沿技术开展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研究,为重要疫病防控提供物质储备和技术支撑
研制了小反刍兽疫病毒重组活载体疫苗候选株并验证该病毒具有较好免疫效果,已完成环境释放试验,正进行田间实验(Plos One, 2012)。开展了流感病毒的病毒样颗粒疫苗研究,证明蛋白类分子佐剂可有效提高病毒样颗粒的免疫原性(Virus Research, 2015)。目前,针对H5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较快的特点,正参与威斯康星大学与剑桥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的超前抗原(Advance Antigen)研究,即采用抗原图谱技术预测流感病毒的抗原进化方向,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为新性流感疫苗研制提供技术支持。
4.注重服务产业及社会,参加并圆满完成系列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任务,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在实验室建立了流感病毒等病原体的快速检测、分离鉴定、受体结合特性鉴定与传播能力评估技术,先后参与了SARS、禽流感、埃博拉等重大传染病的应急处置与防控。同时也充分发挥预防兽医学专业特长,常年为基层开展疫病检测防控工作,先后处置了水貂出血性肺炎、狐狸流感病毒感染等动物疫情。发表论文140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72篇,以共同作者在Science期刊发表文章1篇,IF31.4,总IF:100,累计他引230次;先后主持和负责国家十二五重大传染病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项目、973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部应急课题、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项目等15项;在研项目9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R05,排名第五),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国家发明专利3项。
专科特长:流感病毒机制性研究、重要人兽共患病跨种传播及机制研究,国家生物安全防控及基于高等级生物安全下的实验研究。
主要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2003.09-2006.06:吉林大学预防兽医系 博士研究生,导师:夏咸柱院士
2006.06-2009.04:禽流感国家参考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