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在以蒋介石为总司令的国军中,没有元帅和大将军衔,所以中将军衔是很高的。比如卢汉,率60军出滇抗战时,只是中将军衔。后因战功卓著,升任第一战区司令后,才晋升为上将军衔。而当时的杜聿明、戴安澜、郑洞国等人,只是少将军衔。
民国三十二年(1943) ,六十七岁
九月,当选云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任职三载
据民国云南省参议会档案《云南临时参议会公函第十三号》 “由云龙经选定为云南临时参议会第二届议长。民国三十二年九月三十日。”
解读:“云南临时参议会”,名曰“临时”,但却是一个因抗战而设置的机构,其性质类似于现在的省政协委员会。工作重点是团结各界社会人士参政议政,为统一抗战出策出力。被选举为参议会议长的人,大多是德高望重、具有影响力的人。比如第一届的参议会议长,便是“重九起义”的重要领导人物李鸿祥。他于1939年当选,1943年任满辞职。于是才有换届选举、由云龙当选议长之事。
民国三十三年(1944) ,六十八岁
一月,兼任云南宪政讨论会主席,理事长,理事
据民国云南省参议会档案《云南宪政讨论会第一次会议记录》“主席:由云龙”。另据《云南宪政讨论会组织简章》“理事长:由云龙”。《云南宪政讨论会理事名单》“理事:由议长夔举”。
二月,兼任云南临时赈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据民国云南民政厅档案,民国三十三年二月云南临时赈灾委员会在兴文银行召开第一次会议,邀请函称“由副主任委员云龙”。
十月,兼任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委员
据民国三十三年十月云南省政府秘书处档案《云南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名单》“委员:由云龙。”
解读: 所谓“宪政”,即宪法与政权的合称。是法大于权,还是权大于法?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立宪?这些问题,从初建民国开始,便一直争论不休。从执政党的角度,当然是权大于法,从民主党的角度,则希望法大于权。原因种种,只是停留在一个“争论”的层面上。在蒋介石独栽统治时期,所谓宪章,其实只是个摆设。后来是因为“全民抗战”,也及西南联大迁至昆明,在民主党派及联大师生的抗争下,于是才有了“云南宪政讨论会”。讨论结果如何,不得而知。但昆明被誉为“民主保垒”,却是不争的事实。
据资料显示:1944年,全国多个地区因特大洪水,造成300万人伤亡,数千万人无家可归。而由云龙既是昆明行营的中将秘书处长、省参议会议长,再加上1920年因华北五省遭遇大旱时,便已担任过华洋义赈会会长一职,所以此番出任“赈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也是顺理成章的。
1944年,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多个省市均被日军占领;而共产党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也被日军进行了残酷的扫荡,形势非常严峻。因而招兵、从“知识青年”即在校学生里招兵,也是被迫无奈之举。而就在一年里,六十八岁的由云龙,既是昆明行营秘书处长、省参议会议长,又是宪政讨论会主席、赈灾委员会副主任、从军征集委员会委员,可谓身兼多职,劳苦不堪。
民国三十四年(1945) ,六十九岁
五月,兼任西南文献研究室董事
据民国云南省教育厅档案《西南文献研究室呈报成立案》,落款为“西南文献研究室董事由夔举。民国三十四年五月十日。”
六月,兼任云南省慰劳抗战将士委员会常务委员
据民国云南社会处档案《云南省慰劳抗战将士委员会常委会议记录》“常委委员:由云龙。民国三十四年六月七日。”
十一月,兼任云南省护国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委员,后因著《护国史稿》
据民国云南省政府秘书处档案《云南省护国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名单》“常务委员:由云龙。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据由云龙著《护国史稿.凡例》,自署“民国三十五年” 。
十二月,兼任云南省人民企业公司筹备委员会委员
据民国云南省参议会档案“由云龙任云南省人民企业公司筹备委员会委员。民国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解读: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缅甸芒友胜利会师,标志着滇西抗战的全面胜利。因而整理 “西南文献”、即西南战区的抗战文献,便是刻不容缓的事。
接着是滇南、滇西两线守军及远征军需要修整,故而 “慰劳抗战将士委员会”,便应时而生。由云龙出任常务委员,也应是“份内之事”。
又因为当年参与“护国战争”的人,大多年迈体衰,或已不在人世,故而抢修“护国史”,也迫在眉睫。由云龙当时身兼多职,即云南都督府秘书长、云南护国军秘书厅长、云南盐运使,并代理云南省省长,所以,要论最熟悉那段历史的人,恐怕非他莫属。果然,他不辱使命,编写了《护国史稿》。
或许又因为由云龙曾任过云南省实业厅长、银行总理等职,在抗战胜利,百废待兴之际,兼任“云南省人民企业公司筹备委员会委员”,也是合乎情理的。
民国三十五年(1946) ,七十岁
二月,兼任云南省善后救济卫生器材接管委员会委员。又当选云南人民自由保障委员会委员
据民国三十五年二月二十日云南省参议会档案《云南善后救济卫生器材接管委员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