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将军对报告非常满意,认为报告是一份指导性文件,足够主管空军科研和发展的官员用很长一段时间。第二年,1946年,阿诺德退休,美国空军从陆军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军种。1950年,阿诺德病逝,年仅64岁,但他的远见卓识缔造了美国空军的发展蓝图。虽然美国当时是我们的敌国,但他们对科学作用的这种理解、对科学家的这种重视,确实非常了不起,值得我们学习。

冯·卡门使团的报告共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冯·卡门著《科学——空中超级力量的关键》。第二部分是冯·卡门著《我们站在何处》。第三部分是技术专著,共10个领域31个专题。其中钱学森独立署名完成6份专题报告,它们分别是:

1. 空气动力学和飞机设计 第一部分:高速空气动力学;

2. 飞机动力制造 第二部分:空气推进引擎的实验和理论

3. 飞机动力制造 第三部分:冲压发动机的能量与他们的设计问题;

4. 飞机动力制造 第四部分:火箭固体和液体燃料设计和开发的未来趋势;

5. 飞机燃料和推进 第五部分:原子能作为飞机动力推进的可能性;

6. 导弹和无人驾驶飞机 第三部分:带翼导弹的超音速发射。

由此可见,钱学森在1945年参加顾问团工作后,不仅全面掌握了全球飞机、导弹、火箭、原子弹、自动控制等领域的最新情报,而且还科学地预测了这些学科在未来空中力量的发展和作用。当时35岁的钱学森不仅是航空和导弹研究方面的专家,而且也已经是一位真正的全面的战略科学家,对原子弹和核动力推进有全面的了解和预测。

因此,钱学森在1950年代的归国科学家群体中,不仅是唯一一个在国防高技术及发展战略方面具有全面和独特经验与知识的科学家,而且他已经预言了原子能、导弹等在未来空中力量的作用。在新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中,钱学森不仅是导弹、卫星事业的领导人,他对原子弹的研制、以及整个国防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和布局也发挥了核心和关键的作用。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是:1950年7月,当钱学森要求回国时,美国海军次长 Dan Kimball说:“我宁愿枪毙他,也不愿让他离开这个国家……他知道太多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但现在我们知道,钱学森的价值远远超过五个师!让一个大国有了核威慑,这是多少个师都补不回来的!

新中国的一大幸运,就是在建国之初,就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为国效力,而在这其中,又有钱学森这样的战略科学家。如果没有这样雄厚的人才储备,难以想象新中国在短期内就攻克了两弹一星,实现了国防自主。

如果我们把视线放得更加深远一些,就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候,中国的科学几乎还是一片空白。杨振宁有一个演讲《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里面详细讲述了中国从零开始,一步步发展成科学大国的历程。那真的是筚路蓝缕,催人泪下。

甲午战争后,中国才开始大规模地向日本、欧美派遣留学生。

第一代留学生没有接触到科技前沿,没有拿到博士学位。但他们回国后,教出的学生留学时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

第二代留学生回国后,他们的学生在国内就可以接触到前沿的科学知识。例如杨振宁、李政道在西南联大受本科教育后,在美国就可以作出最杰出的研究。

你看,从一片空白到得诺贝尔奖,只需要三代科学家!这是多么惊人的生命力!

我们经常说新中国建国时是“一穷二白”,实际上,我们穷则穷矣,白却不是那么白的,甚至可以说是相当的不白。

到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国已经有了一批各领域世界级的学者,例如: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严济慈、周培源、邓稼先、钱三强、郭永怀、叶企孙、束星北、王淦昌、黄昆、王守竞、徐光宪、唐敖庆、谢希德、杨承宗、邹承鲁、邢其毅、钮经义、刘有成、侯德榜、黄子卿、钱伟长、童第周、汤飞凡……这是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

如果别的发展中国家想学中国,别的经验还好学,看到“利用好现有的世界一流专家”这一条就得傻眼。印度可能是个例外,他们也有不少天才科学家。

这让我想起一个“励志”的故事:一个月薪3000元的人,是如何买到300万元的汽车的?

这个人举了很多勤俭节约的办法。例如公司安排食宿,走路上班。电话费20元。平时不买衣服,不买鞋子,也不抽烟,不喝酒,生活用品100元。没有女朋友,这方面不花钱。偶尔出门要坐公交,20元。下班时候不去玩,都在看书,30元买书。结果是一个月能存2500左右,省吃俭用存了一年,存够了3万。

最后,年终的时候加上老爸给的297万,终于买了一辆价值300万的法拉利……

这是一个多么励志的故事啊~

新中国在人才储备方面,就是这样一个“励志”的故事。

所以,我们应该认清我们的历史,认清科学的伟大作用,尊重科学,尊重人才,感谢前辈们的奋力开拓,在前辈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阿诺德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阿诺德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