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生终于活下来了。
社会企业
就在张謇忙于大生投产、冒险一击时,1899年秋,轰动一时的义和团运动从山东和直隶(今河北)一带兴起了。这场以“扶清灭洋”为目标的农民运动一直延续到次年7月,给中国北方带来大乱。所幸大生所处的苏北一带没有受到太大影响,相反,似乎是为弥补此前的磨难,机遇开始频频垂青大生。
在开机的第二年,也就是1900年,大生全年净余即达到7.8万两。也是从这时起,张謇的全产业链构想开始迅疾展开。
其实,早在中状元之前,张謇就已经展现出商业才能。那时他在家乡一边备考,一边给父亲帮忙,具体形式是集资开办公司以推销桑秧。张謇规定,乡民可以赊购,三年后桑树长成,乡民需将桑叶卖给公司,供公司养蚕,公司则从付给乡民的桑叶费用中扣取秧苗成本和两分利息。这已经体现出其初步的产业链运营思维。
大生成立后,同样采取了“公司+农户”模式。一是纱厂与小农家织直接合作;二是把土地整理之后租给棉农作为垦殖基地。1901年,张謇还直接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新公司在吕泗、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共计10万多亩,职能正是充当纱厂的原棉基地,解决产业链上游供给问题。
外围的战火其实从未停歇。1904年日俄为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开战,给中国东北带来巨大灾难。但同时,日本受战争牵制,倾销于东北的洋布锐减。
大生纱厂
的产品得以在东北畅销。也是在这一年,大生二厂开始筹建,并于1907年建成投产。
到1911年,大生一、二两厂共获净利已达约370余万两。有了充裕的资本,张謇进一步发展完备的产业链,比如办“广生油厂”以利用轧花剩下的棉籽;办“大隆皂厂”以利用广生油厂的下脚油脂。为了便于器材、机器和货物的运输,张謇还在唐闸西面沿江兴建了天生港。以大生为核心,他前后共办了大大小小34个企业,涉及冶铁、机器、日用品、食品、银行、交通等。大生纱厂迅速发展成以轻纺制造业为核心的大生资本集团,由工业向农业和商业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