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伟烈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8日 []
一、个人简历
教育经历
2002-2005,理学博士,天然药物化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999-2002,理学硕士,植物学,南京农业大学
1995-1999,理学学士,生物学,淮北煤炭师范大学
工作经历
2016-至今,研究员,云南大学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
2012-2016,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06-2011,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05-2006,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2008-2010,博士后,美国纽约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和纽约城市大学
二、科研情况
利用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学、药理学以及药物设计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从事天然活性分子的发现及新药研发工作。立足于西部地区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围绕“药物资源-天然分子发现和优化-活性评价-药物发现”的研究思路,长期从事天然药物化学以及新药研发方面的工作:1. 完成了30余种药用植物的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分离鉴定了1500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400余个,新骨架15个;2. 发现了具有抗艾滋病等方面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揭示了初步的构效关系;3. 主持1个具新作用机制的抗HIV药物先导分子“二苯胺酯”(SJP-L-5)的临床前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70余篇;以第一、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主持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重点项目及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课题。
三、获奖情况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4
中国科学院王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2015
中国药学会赛诺菲生物药物奖,2015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2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012
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工作奖,2008
第十届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2007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7
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6
云南省青年科技红河奖,2005
中国科学院优秀院长奖,2005
四、团队建设及师资培养情况
目前课题组以天然产物基础和应用研究为目标,开展相应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建立相应的技术平台和人才队伍。实验室具有学科交叉的优势,具备化学、计算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等专门人才。目前课题组共有3名在职人员,其中张兴杰博士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专业为细胞生物学,主要负责生物活性筛选和药效学评价;张芮菡博士从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专业为药物设计和生物学,主要负责天然小分子化合物的药物靶标的预测、结构设计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时课题组有博士后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2名(1名外国留学生),在读硕士研究生8名。并已经培养了多名博士及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
五、目前研究方向和目标:
课题组今后将充分利用学科交叉的优势,把握西部地区天然药物资源的优势和国际天然产物创新发展趋势,面向东南亚和我国天然产物研发持续和长远发展目标,围绕国家和云南省科技战略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创新性研究,获取原始创新性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
1、基于传统药用植物资源,发现新结构、新活性天然产物并评价其生物学功能。
2、基于西部地区天然药物资源的优势,进行丰产天然产物的结构优化和应用研究。
3、基于药物靶标,通过实验和计算生物学方法,开展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和作用机制研究。
4、基于课题组现已发现的活性天然小分子,进行抗HIV、抗炎、免疫调节、抗癌等方面的成药性评价。
六、代表性论文
1. Xibao Zhao, Debing Pu, Zizhao Zhao, Huihui Zhu, Hongrui Li, Yaping Shen,Xingjie Zhang, Ruihan Zhang, Jianzhong Shen, Wei-Lie Xiao* and Weilin Chen*,Teuvincenone F SuppressesLPS-Induced Inflammation and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by Attenuating NEMO Ubiquitination,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2017, 8, 565-580.
2.Zhong-Hua Gao,Yi-Ming Shi,Zhe Qiang,Xia Wang,Shan-Zhai Shang,Yan Yang,Bao-Wen Du,Hui-Pan Peng,Xu Ji,Hong-Lin Li*,Fei Wang*,Wei-Lie Xiao*,Plasiatine, an Unprecedented Indole-Phenylpropanoid Hy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