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塙,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45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经济系,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医学科学院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基础医学研究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分会委员;《电子学报》编委;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一届副秘书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第一届主编(创刊人);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年鉴》编委;《医学大百科全书》生物医学工程第一章的撰稿人。

曾带领团队研制了国内临床急需的电子仪器,包括:X-线外照射剂量标准测量仪、盖革计数定标仪、闪烁扫描器(国内自制第一台)、闪烁计数器和计数率仪。1957 年协同协和医院放射科创办“同位素治疗室”。1958年于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开办“同位素培训班”,负责“放射性同位素物理”、“核仪器”、“射线探测”等课程教学和实验,为国内各医院建立同位素治疗奠定了基础。1961年调中国医学科学院仪器研究所任第三室主任,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放射肾图仪(定型为SF-121型,图纸无偿交有关工厂生产400余台)、γ谱仪(对Cs137能量分辨率达70%;全身闪烁扫描器(图纸无偿交有关工厂投产,定型为SX-1和MS-3X型,生产约400余台)、中能高分辨准直器(为上海医疗器械研究所FTS-203型彩色扫描器中配套使用)、功能测定仪用准直器(为北京医疗仪器厂BYF-15型动态功能测定仪配套使用)。

1978年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任副主任,主持人工耳蜗研究。1981年研制成功“人工单导感应式电子耳蜗”,在临床多例手术中获得成功,获卫生部科研甲级一等奖,发明专利获国家专利局授权。1983 年研制成功“人工多导感应式环型及球型电子耳蜗”, 在刺激信号方面研究试行几种不同语言编码,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成果,获卫生部科研乙级成果奖。


陈仁塙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陈仁塙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