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燕,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6年起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纳米生物医学联合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任生物医学工程系副主任(主持工作),2011年任学系主任。本科和研究生均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1985年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JICA项目资助赴日本大阪市工业技术研究所有机学部进修;1999-2000年受CMB项目和匹兹堡大学资助,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McGowan再生医学研究院 William R. Wagner教授实验室进行血管内皮损伤表面的抗凝血研究(Visiting Research Associate Professor)。

从事生物材料和纳米医学研究,主要包括:(1)利用纳米材料物理学性质构建生物材料支架,调控创伤免疫微环境和引导组织再生;(2)基于纳米技术的抗肿瘤药物研发,包括白血病耐药相关蛋白的拮抗多肽筛选及分子机制、天然药物新剂型、纳米免疫佐剂等;(3)纳米材料毒理学及纳米技术标准化。目前担任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铁基纳米材料类酶效应与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技术”的项目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纳米医学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团队项目首席专家、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曾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专项“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对细胞作用研究”和“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对血细胞作用的研究”项目的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首席科学家助理;并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教学方面,担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和研究生院《纳米医学概论》两门课程的负责人,同时承担研究生《生理学的物理分析》、《生物医学工程概论》和《心血管生理学:基础与临床》的部分授课任务。

研究成果发表在Small、Biomaterial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Nanoscale、Theranostic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Nanotoxicology、Particle & Fiber Toxicology等纳米技术、生物材料、药剂学、毒理学等领域高影响力学术期刊;申请/授权多项发明专利。主持制定多项纳米技术相关国家标准。主编出版《纳米生物技术》、《纳米生物医药载体》、《纳米材料对细胞作用》及《Nanotechnology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Drug Delivery Therapy》。

目前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理事、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和“健康、安全和环境工作组” 秘书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纳米科学技术分会常务理事、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和《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委员。


许海燕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许海燕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