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左宗棠奏请设立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是为中国近代学校职业教育的开端。之后,具有实业教育性质的农、工、商、铁路、电报、蚕桑等各类学堂纷纷兴起。如张之洞所说“不讲农工商之学,则中国地虽广,民虽众,终无解于土满人满之讥矣”,确是当时情形之反映。虽然实业教育学制未定,各类学堂缺乏体系,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程由此开启。

1902年颁定的近代首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虽未实施,但却将农工商矿等学堂首次统称为实业学堂。

1904年正式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建立实业教育系统,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实业学堂的入学条件、修习年限和培养目标。

地方推进实业教育亦有清晰认识和举措,时任直隶工艺总局总办、有“北洋实业权师”之称的周学熙提出著名的“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工学并举”方略。

民国初年,实利主义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并被列为教育宗旨之一。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强调:“实利主义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当时的民国政府颁行《壬子癸丑学制》和《实业学校令》、《实业学校规程》,将实业学堂改称为实业学校,实业教育职业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当时,民族实业家倡导和推进实业教育蔚然成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近代民族实业家的典型代表张謇谓实业教育可达成救国之目的,“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苟欲兴工,必先兴学”。实业与教育必须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成为那个时代的重要认识。到1916年,全国实业学校525所,学生30089人。

2、民国:职业教育,正式确立

“职业教育”一词始见于1904年山西农林学堂总办姚文栋所论“与国民最有关系者,一为普通教育,一为职业教育,二者相成而不相背”,意虽精到,但却飞鸿一瞥。直到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发展不断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对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诸多新要求;欧美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又给国内有识之士以全新启示,国人始将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教育类型加以关注。


左宗棠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左宗棠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
澳超联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