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衡(1911-1989),物理有机化学家。祖籍浙江绍兴,1911年6月21日生于北京。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化学系,1934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辗转到昆明任教于西南联大。1941年赴美国从事有机化学研究工作,194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博士学位。同年他应著名化学家杨石先教授的邀请,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待遇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离开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伍德瓦尔德(R.B.Woodward)教授的实验室,回到南开大学任教授,与系主任邱宗岳教授一起担负起南开大学化学系的教学科研领导工作。

院系调整后,他继续主持化学系的工作,他先后讲授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结构理论、物理有机化学等课程,并编写相应的教材。其中《物理有机化学》(上下册)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他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从195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先后培养39名硕士生、10名博士生。为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振衡对有机结构化学造诣精深,是我国物理有机化学创始人之一。

上世纪50—60年代,高振衡在对有机汞化合物结构和性能关系的量子化学处理、有机锑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分析、三元磺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有机硼和有机镓化合物的合成以及结构和性能关系及反应机理等方面均取得了成果。

70年代,他开展了对有机闪烁剂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并研制出几种新型闪烁剂。

80年代以来,他指导南开大学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室对一些噁唑类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光性能之间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初步找到了某些规律性,并筛选出一批性能优良的液体闪烁剂和激光染料,出色地完成了所承担的“六五”、“七五”国家攻关计划。1980年高振衡参加了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在美国举办的第5届物理有机化学讨论会,作了“苯并二噁唑衍生物的研究”的报告,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兴趣。此后曾与西德科学家共同研究,开展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他领导和开展了仿生有机化学反应、有机光化学和卡宾化学等物理有机化学前沿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论文。高振衡对祖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忠心耿耿,即使在十年动乱中遭到了不公平批判、抄家,以及实验室被破坏、科研队伍被摧残,他仍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

高振衡历任南开大学教授、化学系系主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国家科委化学学科组成员,《化学学报》编委、《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1980年11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先后发表110多篇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论文,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发明三等奖各一项,部委级奖多项。他的著作还获得了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著述有《物理有机化学》等。

转自 南开新闻网 2011年6月28日


高振衡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高振衡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
澳超联赛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