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曾任其副手

在上海这一商业中心,徐寄庼是一位精明的经济家,业内认为他“凡所经营,均能于困难中有进展”,因此他得到了上海商界各方的推重,曾长时期担任上海市商会的领袖。

1929年,上海市商人团体整理委员会成立后,对上海商人团体着手进行登记和调查,登记表明,全市商人团体共有261个。国民政府相继出台《商会法》和《工商同业公会法》,规定所有的公所、行会以及会馆之工商各业团体,必须在一年内依法改组设立同业公会。1930年6月,上海全市会馆、公所、行会、同业协会以及同业联合会等改组成立170个同业公会,上海市商会也正式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新商会,会议选举市商会执监委员,通过《上海市商会章程》。170个同业公会推出346名代表,10个商店推出23名代表,共369名代表,实际出席代表270余人。

7月1日,全体执监委员宣誓就职后,即举行第一次执行委员会议,徐寄庼以11票居首位,当选为主席委员。但徐寄庼即席请求辞职。后市商会和推派代表登门挽留均无效,乃选举王晓籁继任市商会主席,徐是五位常务委员之一。

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徐寄庼先后担任上海市商会常务理事,上海公共租界纳税华人会副主席,抗敌后援会委员、筹募救国公债委员会委员等职,主持上海市商会工作,团结工商界爱国人士。1941年3月移居香港,在港主持上海市商会会务。1942年春返沪,日军胁迫他出山主持上海银行公会和上海总商会,他称病拒绝伪职。

1946年,徐寄庼当选为上海市商会理事长,常务监事是著名的上海滩大亨杜月笙。另一位温州人叶溯中为商会理事。同年徐寄庼又当选为上海市参议会副议长,同时兼任国民政府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抗战胜利后,徐寄庼曾担任上海市临时参议会议长。

抗战胜利后,民心思和。徐寄庼加强了对商业经济尤其是上海商业发展实践的研究,这从1947年《商业月报》的徐寄庼演讲稿《上海的商业》中,可见一斑。他认为:商业是社会进化的一支原动力,人类生活愈进步,社会愈完备,商业便愈繁复茂盛,在二十世纪的现代世界中,一个国家是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商业,才可以生存的。

1948年,徐寄庼当选为行宪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5月,蒋介石约他到吴淞口外海军基地,鼓动他随同逃往台湾,他以身体行动不便加以拒绝。

家国情怀促成“高陶事件”

牵线杜月笙面见蒋介石

徐寄庼热心公益事业,曾经兼任上海市政府仲裁委员、全国红十字会理事等,又特别关注家乡建设。

1918年1月,来往温沪两地的著名的普济轮失事,沉没吴淞江口外的海上,温州籍乘客死伤惨重。徐寄庼作为温州旅沪同乡会副会长,积极奔走,是被推举向招商局交涉的几位主要温州人之一。同年,他积极参与筹划基金,在上海南市康衢路拓地,建设温州会馆。1930年,曾参与主持同乡会会务,先后在八仙桥及亚尔培路明德里设办事处。直到1949年,徐寄庼还担任温州旅沪同乡会的名誉理事长,那年他还带头为同乡会建置经费捐款一千元。

1919年7月,永嘉新学会在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校(今温州中学)大礼堂召开成立大会。捐助新学会的有10位温州人,身在上海的他是其中的捐助人之一。1928年5月,温籍画家张红薇、郑曼青书画展览会在上海举办,他亲自前往参观并定件。1947年6月,徐寄庼与马公愚等人发起在崇农中学举办筹募基金名人书画展。

1941年4月,温州发生严重的米荒,自杀者日多。温州旅沪同乡会组织成立永嘉米荒救济委员会,推举徐寄庼担任主席,开展各项救济活动,至5月26日,旅沪同乡会历次汇温救济米荒经费已达20万元。


杜月笙 可能工作过的组织/机构/部门/团队:


杜月笙 可能工作过的同事:

粤ICP备17091748号-1
剧本杀复盘 剧本杀复盘 红酒 ChatGPT